[ shàn láng ]古仪仗中伞的曲盖,为古华盖的遗制。宋 制,皇帝出行,由老内臣于马上抱驾头前行,辇后张曲盖,称为筤,两扇夹心,并由内臣马上执之,通称为扇筤。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正衙法座,香木为之……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抱之,曰‘驾头’,輦后曲盖谓之‘筤’,两扇夹心,通谓之‘扇筤’。皆绣,亦有销金者,即古之‘华盖’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太后乘大安舆輦,如肩舆而差大,无扇筤,不鸣鞭,侍卫皆减 章献 之半。”
[ shàn láng chuán ]指御船。皇帝所乘的船。
[ shàn miàn ]1.折扇或团扇的面儿,用纸、绢等做成。宋 吴自牧《梦粱录·夜市》:“衣市有……梅竹扇面儿。”清 孔尚任《桃花扇·小识》:“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曹禺《雷雨》第一幕:“您给我画的扇面呢?”2.比喻展现眼前的美景。《西湖老人繁胜录》:“﹝ 金国 奉使﹞下节步行,争説城里湖边有千个扇面,不啻説,我北地草木都衰了,你南中树木尚青。”元 徐再思《梧叶儿·即景》曲:“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扇面儿 瀟湘 暮秋。”
[ shàn miàn duì ]亦称“扇对”。旧体诗对偶格式之一。即隔句对: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 shàn páo ]指以萐莆为扇,拂除暑热于庖厨。
[ shàn sǎn ]仪仗所用的长柄掌扇和伞盖。
[ shàn shà ]1.古代仪仗中的长柄大扇,用以障尘蔽日。又称障扇或掌扇。2.泛指一般的扇子。
[ shàn shì ]古时五月以出售扇子等节物为主的集市。《类说》卷六引 唐 李淖《秦中岁时记》:“端午前两日,东市谓之扇市,车马特盛。”宋 赵朴《成都古今记》:“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寳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 shàn tí luó ]梵语Sandhila的译音。意为不具生殖功能者。
[ shàn tiān bǔ ]宋 时风俗。流行于 山东 地区。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五:“山东 风俗,遇正月,取五姓女年十餘岁共卧一榻,覆之以衾,以箕扇之,良久如梦寐。或欲刺文绣,事笔砚,理管絃,俄顷乃寤,谓之扇天卜,以乞巧。”
[ shàn wǔ ]1.以扇为舞具的舞蹈。如古时南朝梁的鞞扇舞,今时的采茶扑蝶舞等。2.今民族舞蹈中亦有扇舞。
[ shàn xí wēn zhěn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