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ǐ lǘ ]1.木名。即棕榈。2.《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閭”泛称乡里。
[ bǐ měi ]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足以相比:乡镇企业的一些产品,已经可以跟大工厂的产品~。
[ bǐ mù ]1.即比目鱼。2.常以喻情爱深挚的夫妻、情人。3.谓相比并而行。喻形影不离。4.龙眼的别名。
[ bǐ mù yú ]鲽、鳎、鲆、鳒等鱼的统称。这几种鱼身体扁平,成长中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也叫偏口鱼。
[ bǐ nǐ ]1.修辞格的一种。即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分拟人、拟物两种。如“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就是拟人,“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就是拟物。2.比较:无可~。
[ bǐ nián ]1.近年:~以来,缠绵病榻。2.每年;连年:~五谷不登。‖也说比岁。
[ bǐ ǒu ]1.并肩耦耕。《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杜预 注:“用次更相从耦耕。”2.指耕田者。清 龚自珍《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羣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3.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 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明 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清 夏炘《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
[ bǐ pèi ]相称;相配:这两件摆设放在一起很不~。
[ bǐ qī ]1.古代官府催缴租税的限期。2.旧中国银钱业和工商业公定的一种债权债务结算日期。如以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为“小比期”,以每月十五日和月底最后一天为“大比期”。一般拆放短期款项,即以半个月为期。
[ bǐ qiū ]佛教指和尚。[梵bhikṣu]
[ bǐ qiū ní ]佛教指尼姑。[梵bhikṣuṇī]
[ bǐ rú ]举例时的发端语:有些问题已经作出决定,~招多少学生,分多少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