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泽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ruì zé ]1.犹细润。词语出处犹细润。宋 何薳《春渚纪闻·雷斧研铭》:“因择其厚者洼而为研,肤理鋭泽,取墨磨研而墨光可鉴。”
[ shēn rén hòu zé ]指深厚的仁爱和恩惠。
[ shùn zé ]谓顺合礼乐而富有文采。
[ lì zé ]1.即 松江。《左传·哀公十七年》:“三月,越 子伐 吴,吴 子御之 笠泽。”唐 陆广微《吴地记》:“松江 一名 松陵,又名 笠泽 ……其江之源,连接 太湖。”明 梁辰鱼《浣纱记·谋吴》:“其嗣主 夫差 日讲武于 长洲,彼勇将 伍员 时耀兵于 笠泽。”参见“松江”。2.指 太湖。清 方文《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 笠泽 买 吴 舠,画舫青帘过驛桥。”清 赵翼《读史》诗之一:“范蠡 既霸 越,一舸 笠泽 中,手挟 西施 去,同泛烟濛濛。”
[ lì zé lǎo wēng ]见“笠泽翁”。
[ lì zé wēng ]亦称“笠泽老翁”。宋 代诗人 陆游 的别号。
[ lín zé ]1.林木与水泽。2.指隐居的地方。
[ lù zé ]润泽陆地的水源。
[ niàng zé ]制造和粉饰。
[ pāng zé ]1.大雨。2.比喻浩荡的恩泽。
[ pèi zé ]1.沼泽,水草茂密的低洼地。《管子·揆度》:“烧山林,破增藪,焚沛泽,逐禽兽。”《公羊传·僖公四年》:“﹝ 桓公 ﹞於是还师滨海而东,大陷于沛泽之中。”《孟子·滕文公下》:“邪説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2.指古代 沛邑 的大泽。传说为 汉高祖 斩白蛇之处。汉 班彪《王命论》:“唐 据火德,而 汉 绍之。始起 沛泽,则神母夜号,以彰 赤帝 之符。”唐 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鹿走 周 原,辅 秦 图而兴霸;蛇分 沛泽,翼 唐 运以基皇。”3.盛大的恩泽。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六十餘年,幽枉无诉,宜沾沛泽,用慰泉扃。”清 张遂辰《屯房行》:“风雷虽行沛泽远,氓愚无知或惊喘。”
[ qiān zé ]指光润的铅粉。
[ róu zé ]犹柔润。
[ rùn zé ]1.滋润;不干枯:~如玉。雨后荷花显得更加~可爱了。2.使滋润:用油~轮轴。
[ shān yín zé chàng ]指山歌民谣。
[ shān zé ]1.山林与川泽。2.泛指山野。
[ shèng zé ]帝王的恩泽。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南朝 梁 沉约《枳园寺刹下石记》:“徒欲尽能竭虑,知无不为,下被民和,上宣圣泽,而自以力弱途远,终惭短効。”唐 杨巨源《上裴中丞》诗:“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宋 朱熹《白鹿洞赋》:“德隆业茂,圣泽流兮。”明 陈汝元《金莲记·赐环》:“若非圣泽深无限,鸿雁那从北地来。”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宜风气蒸蒸日上也。”
[ líng zé ]滋润万物的雨水。亦喻君王的恩德。
[ lòu zé yuán ]1.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制始于 宋。宋 徐度《却扫编》卷下:“漏泽园之法起於 元丰 间。初,予外祖以朝官为 开封府 界使者……四望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於此。意惻然哀之,即具以所见闻,请斥官地数顷以藏之,即日报可。神宗 乃命外祖总其事。”清 顾炎武《日知录·火葬》:“﹝ 宋 绍兴 二十七年 范同 言:﹞‘国朝著令贫无葬地者许以官地安葬,河东 地狭人众,虽至亲之丧,悉皆焚弃……’自 宋 以来此风日盛,国家虽有漏泽园之设,而地窄人多,不能徧葬,相率焚烧,名曰火葬。”2.指验尸之所。《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既説打死,将尸发在漏泽园去,俟晚堂听检。”
[ méng zé ]1.蒙受恩泽。《后汉书·杨厚传》:“﹝ 杨统 ﹞ 建初 中为 彭城 令,一州大旱,统 推阴阳消伏,县界蒙泽。”2.地名。春秋 宋 地。故城在今 河南 商丘 东北。《左传·庄公十二年》:“宋万 弑 閔公 于 蒙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