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浮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fú qiū gōng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fú qū ]浮在酒面上的泡沫或膏状物。
[ fú rè ]指外感初期的表热。
[ fú rén ]1.在外流浪的人。2.迷惑人。
[ fú róng ]虚荣。晋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殞。”唐 顾况《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宋 范仲淹《与工部同年书》:“以此不如知足乐道,浮荣岂足道哉。”明 刘基《满江红·次韵和石末元帅》词:“过眼浮荣胡蝶梦,縈身薄宦猩猩屐。”
[ fú rǒng ]1.亦作“浮宂”。多馀。2.指浮员,冗官。
[ fú rǒng ]见“浮冗”。
[ fú rù ]铺张华丽。
[ fú sāng ]即扶桑。指太阳出来的地方。
[ fú shān ]1.山名。即 包山、狮子山。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本屹立 钱塘江 心,宋 元 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宋史·苏轼传》:“浮山 峙于江中,与 渔浦 诸山犬牙相错。”2.山名。即今 广东省 饶平县 西北 浮山。南宋 末与 元 兵交战于此。3.山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南。《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二十里曰 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郝懿行 笺疏:“《水经·渭水注》有 胏浮山 与 丽山 连麓而在南。盖此是也。”4.指海市蜃楼。清 黄宗羲《海市赋》:“南海谓之浮山,东海谓之海市,是乃方言之託也。”
[ fú shāng ]表层的轻伤。
[ fú shāng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浮觴”。2.指饮酒。
[ fú shàng shuǐ ]谓巴结上司。李準《李双双小传·不能走那条路四》:“他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说:‘去你娘的吧!王老三,你是专会浮上水。’”姚雪垠《长夜》四十:“这年头,谁不知道浮上水有好处?徐寿椿 实力又大,名气又正,嫁给 徐寿椿 自然舒服嘛。”
[ fú shè ]乘舟渡水。
[ fú shè ]即筏子。
[ fú shěn ]1.亦作“浮沉”。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唐 李绅《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艾青《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宋 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清 龚自珍《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4.喻升降、盛衰、得失。汉 班倢伃《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李善 注:“高诱《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唐 刘复《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茅盾《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5.埋没;沉沦。宋 苏轼《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明 宋濂《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清 陆嵩《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6.出现和消失。汉 陆贾《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周立波《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7.指书信未送到。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清 孙枝蔚《淮渎庙楼寓作》诗:“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 fú shēng ]1.指短暂虚幻的人生(对人生的消极看法):~若梦。2.浮在水面上生长:浮萍~在池塘中。
[ fú shēng qiè xiǎng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 fú shī ]1.漂在水上的尸体。2.方言。对人的蔑称。多用作詈词。
[ fú shí ]1.山名。在东海。2.山名。在今江西省南康县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3.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很轻,能浮于水面,故名。4.石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