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ú zhú ]1.人鱼膏做的烛。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葬始皇酈山……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唐王捧珪《日赋》:“荧火聚燃,鱼烛并爇,明月高映,繁星远列。”戴望舒《灯》诗:“帝王长卧,鱼烛永恒地高烧,在他森森的陵寝。”2.方言。蜡烛。
[ tián zhú ]古代郊祭时置于田头的火烛。
[ xiāng zhú ]祭祀祖先或神佛用的香和蜡烛。
[ wǔ hòu là zhú ]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 xī chuāng jiǎn zhú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 xī rán zhú zhào ]犹犀照牛渚。
[ xiān yīn zhú ]烛台名。烛点燃时,引动机关,发为音乐,故称。
[ zhēng zhú ]古指以麻苧、竹木等制成的火炬。
[ zhī zhú ]古人用麻蕡灌以油脂,燃之照明,是为脂烛。
[ zhì zhú ]谓智慧能明察一切,如烛照物。
[ yù zhú ]1.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2.烛的美称。3.比喻目光。4.乐律名。
[ yóu zhú ]指夜游用以照明的火炬或蜡烛。
[ zhào tiān là zhú ]宋 时民间对严明廉正的官吏的美称。
[ zhú zhú ]将竹片置之水池中浸泡若干天,取出晾干后用以为照明之物,故称。
[ zhú bá ]1.《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孔颖达疏:“《小尔雅》云:‘跋,本也。’本,把处也。”烛跋,指竖立火炬或蜡烛的底坐。2.谓烛将燃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