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áng jiā quǎn ]丧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
[ xiǎo quǎn ]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
[ 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 ]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 yī quǎn fèi xíng,qún quǎn fèi shēng ]见“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晋书·傅咸传》:“一犬吠形,羣犬吠声,惧于羣犬,遂至叵听也。”
[ yī quǎn fèi yǐng,bǎi quǎn fèi shēng ]见“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梁启超《新民说》第九节:“吾见有为猴戏者,跳焉,则羣猴跳;掷焉,则羣猴掷……谚曰:‘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悲哉!”
[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fēi shēng ]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shēng tiān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 yì quǎn ]1.邑里中的狗。2.比喻谗毁贤能、不辨是非的盲从者。
[ yì quǎn ]三国 吴 时,襄阳 纪南 人 李信纯 醉卧城外草中,适猎者纵火,火顺风且至。其爱犬曰“黑龙”者,于溪中湿身,周回洒 李 卧处,遂免大难;而犬以往返困乏致毙。
[ yù quǎn ]仙犬。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济阳山 麻姑 登仙处,俗説山上千年金鷄鸣,玉犬吠。”金 李纯甫《杂诗》之四:“泥牛耕海底,玉犬吠云边。”
[ tàn huáng quǎn ]《史记·李斯列传》:“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因以“嘆黄犬”为悔恨贪富贵而取祸之典。唐 李白《拟恨赋》:“执爱子以长别,嘆黄犬之无缘。”唐 李白《襄阳歌》:“咸阳 市中嘆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 tǔ jī wǎ quǎn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 tǔ quǎn ]戊戌年之隐语。戊戌变法在1898年,戊为土,戌为犬,故以“土犬”隐指“戊戌”。《冷眼观》第十六回:“得真者王,得伪者败,其主动力实种於金鼠之变,而有土犬推翻新政之餘波也。”
[ xiù quǎn zhěn zhōng ]袖中玩弄的犬,枕边报时的钟。泛指精巧的玩物。
[ yì huáng quǎn ]秦 丞相 李斯 受 赵高 陷害,被腰斩于 咸阳,临刑时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见《史记·李斯列传》。后用为大臣受陷害被处死的典故。
[ yīng quǎn ]打猎所用的鹰和狗。比喻甘心受人驱使、做别人爪牙的人。
[ yīng quǎn lì ]替皇帝管理猎鹰猎犬的小吏。特指 汉武帝 时狗监 杨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