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ā tián ]1.种瓜的田地。2.复姓。
[ guā tián lǐ xià ]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 guā tián zhī xián ]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guā tiáo ]把冬瓜瓜肉切成条状,用糖腌制而成的食品。
[ guā yǎn ]古地名。春秋 时 晋 邑,故地在今 山西 孝义 北。《左传·宣公十五年》:“﹝ 晋侯 ﹞亦赏 士伯 以 瓜衍 之县。”
[ guā yǎn zhī shǎng ]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晉侯 賞 桓子 狄 臣千室,亦賞 士伯 以 瓜衍 之縣。曰:‘吾獲 狄 土,子之功也。微子,吾喪 伯氏 矣。’”后以“瓜衍之賞”泛指重赏。晋 陆机《演连珠》之十二:“是以 柳莊 黜殯,非貪 瓜衍 之賞;禽息 碎首,豈要 先茅 之田。”《南史·谢方明传》:“愧未有 瓜衍 之賞,且當與卿共 豫章 國禄。”
[ guā yíng ]即黄守瓜。瓜类害虫。成虫橙黄色,有硬壳,为害瓜苗,啮食叶片。幼虫浅黄色,食害细根或蛀入根部和近地面茎内,使植株萎黄倒伏。
[ guā zhàn ]以猜测瓜内种子数目为胜负的一种游戏。
[ guā zhōu ]1.古地名。即今 甘肃省 敦煌市。《左传·襄公十四年》:“昔 秦 人迫逐乃祖 吾离 于 瓜州。”一说,在今 秦岭 南北两坡。参阅 顾颉刚《史林杂识·瓜州》。2.古州名。(1)北魏 孝明帝 置,治所 敦煌(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2)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 晋昌(今 甘肃省 安西县 东南)。3.见“瓜洲”。
[ guā zǐ bù dà shì rén xīn ]喻物轻意重。人,与仁(瓜仁)谐音双关。
[ guā zǐ jīn ]1.形似瓜子的金粒。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金紫银青》:“广西 诸洞产生金,洞丁皆能淘取,其碎粒如蚯蚓泥,大者如甜瓜子,故曰瓜子金。”《宋史·赵普传》:“时 钱王 俶 遣使致书於 普,及海物十瓶,置於廡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 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啟之,皆瓜子金也。”《儒林外史》第四回:“当面打开看,都是些瓜子金。”2.多年生小草本。茎自基部丛生。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形如瓜子。春末夏初开紫色花。根及全草入药,有活血、消肿、解毒、化痰的功效。3.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细长横走。叶肉质,营养叶形如瓜子,孢子叶细长如舌形或匙形。孢子群生于叶片中脉两侧,各排一行。多生于阴湿的岩壁上。也称抱石莲。可入药,主治风湿痺痛,肺痨咯血等症。参阅 清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瓜子金》。
[ guā zǐ liǎn ]指微长而窄,上部略圆,下部略尖的面庞。
[ guā zì chū fēn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huā mù guā ]1.果实名。即木瓜。2.比喻外表好看,其实无用。
[ jiā guā ]优异的瓜。古代以为祥瑞的象征。
[ mǎ páo guā ]王瓜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王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