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ú shòu ]幸福长寿。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盗跖、庄蹻 之福寿,齐景、桓魋 之富强,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宋史·张齐贤传》:“齐贤 母 孙氏 年八十餘,封 晋国太夫人,每入謁禁中,上叹其福寿,有令子。”
[ fú shòu kāng níng ]祝颂语。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 fú shòu shuāng quán ]幸福和年寿两样全备。
[ fú suàn ]亦作“福筭”。指寿命。前蜀 杜光庭《严常侍丈人山九曜醮词》:“六曹司命,增福算於丹天;七纪尊神,介休祥於玄极。”宋 何薳《春渚纪闻·元参政香饭》:“元公 自少至老,每食,度不尽则分减别器,未尝残一食……今 元公 由此当更延十年福筭也。”
[ fú sūn yìn zǐ ]指福荫及于子孙。
[ fú táng ]1.福德聚集的地方。2.指监狱或囚系犯人的地方。
[ fú tián ]佛教语。佛教以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有秋收之利,故称。
[ fú tián yuàn ]宋 代京师所设收养老幼残疾贫民的救济院。宋 赵善璙《自警篇·济人》:“朝廷自 嘉祐 以前诸路皆有广惠仓以救恤孤贫,京师有东西福田院以收养老幼废疾,至 嘉祐 八年增置城南北福田院,共为四院。”
[ fú tíng ]幸福的地方。常指神佛所居之处。
[ fú wú shuāng zhì ]幸运的事情不会连续到来(常与“祸不单行”连用)。
[ fú wú shuāng zhì,huò bù dān xíng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 fú wù ]《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贾公彦 疏:“诸臣自祭家庙,祭讫,致胙肉於王,谓之致福。”因谓祭祀所用酒肉为福物。
[ fú xǐ ]亦作“福禧”。亦作“福憙”。幸福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