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ù yán ]1.皇帝命设的酒席。《梁书·萧子显传》:“高祖 雅爱 子显 才,又嘉其容止吐纳,每御筵侍坐,徧顾访焉。”唐 李白《玉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称觴登御筵。”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嘉祐 八年上元夜,赐中书、枢密院御筵于 相国寺 罗汉院。”2.喻指帝位。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耿 贾 扶王室,萧 曹 拱御筵。”
[ zǔ yán ]1.送行的酒席。唐 孟郊《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诗:“却忆 江南 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唐 康骈《剧谈录·广谪仙怨词》:“随州 刺史 刘长卿 左迁 睦州 司马,祖筵之内,吹之为曲。”《旧唐书·李鄘传》:“徵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鄘 出入显重,素不以公辅自许,年侵势过,颇安外镇,登祖筵,闻乐而泣下。”清 汪琬《送杨职方使安南》诗:“故交悉冠盖,折柳登祖筵。”2.祭奠时的酒宴。宋 黄庭坚《祭周晋叔文》:“问君何之,君不能语,祖筵一觴,其泪如雨。”
[ zhà mǎ yán ]指 元 代每年六月三日,在车驾行幸之处,于御前张宴为乐的盛会。元 周伯琦《诈马行》诗序:“国家之制,乘舆北幸上京,岁以六月吉日。命宿卫大臣及近侍服所赐只孙,珠翠金宝,衣冠腰带,盛饰名马,清晨自城外各持綵仗,列队驰入禁中。於是上盛服,御殿临观。乃大张宴为乐,惟宗王戚里宿卫大臣前列行酒,餘各以所职叙坐合饮,诸坊奏大乐,陈百戏,如是凡三日而罢。其佩服日一易,大官用羊二千噭、马三匹,它费称是,名之曰‘只孙宴’。‘只孙’,华言一色衣也。俗呼曰‘诈马筵’。”元 杨允孚《滦京杂咏》之四三:“锦衣行处狻猊习,诈马筵前虎豹良。”自注:“诈马筵开,盛陈奇兽。宴享既具,必一二大臣称 吉思皇帝,礼撤,于是而后礼有文,饮有节矣。”亦省称“诈马”。元 张昱《辇下曲》之十四:“祖宗诈马宴 滦都,挏酒啍啍载憨车。向晚大安高阁上,红竿雉帚扫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