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èi shèng ]称历代君主。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人恭俭,忠恕诚慤,此其所以获天助也。”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累圣知之而不能远,恶之而不能去,睿旨如此,天下幸甚!”
[ lěi shǔ ]1.古代以黍粒为计量基准。累黍,谓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长度;同时定合、升、斗、斛以计容量,定铢、两、斤、钧、石以计重量。三者互相参校。见《汉书·律历志上》。《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郑译 ﹞与 邳公 世子 苏夔 累黍定律。”明 张煌言《乡荐经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积其空围斯累黍定而规式昭。”2.指极微小之量。唐 司空图《成均讽》:“探灵测化,但累黍而无差。”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大地万国,上下百年间,强盛弱亡之故,不爽累黍。”3.纍黍:1.累列或累积黍粒。古代计量方法之一种。其法列黍以定分、寸、尺等及音乐律管之长度;累黍以定合、升、斗等容积,铢、两、斤等重量。见《汉书·律历志上》、《宋史·律历志四》。4.谓数量、差距微小之至。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操舟者日行滩瀨间,巨石森立,矛戟外向,舟触石罅而出,相去纍黍,輒成齏粉。”5.指累积微量。宋 刘克庄《初宿囊山和方云台韵》:“累黍功名成未易,跳丸岁月去堪惊。”
[ lèi sū jī wěi ]见“累塊積蘇”。
[ lěi suì ]历年;连年。汉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九州之土,以种五穀,累岁不絶。”《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扬》:“杨 因高下形势,起塘四百餘里,数年乃立,百姓得其便,累岁大稔。”《新唐书·萧倣传》:“滑州 濒 河,累岁水坏西北防,倣 徙其流远去,树堤自固,人得以安。”清 昭槤《啸亭杂录·食鱼羹》:“金川 用兵时,累岁未得进。至乙未冬,始克 勒乌围。”
[ lèi xī ]1.长叹。2.屏气。因恐惧而不敢喘息。
[ léi xiè ]1.捆绑罪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累,通“縲”。《淮南子·氾论训》:“然而 管仲 免於累紲之中,立 齐国 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 曰:‘长 可妻也,虽在累紲之中,非其罪也。’”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累,黑索也;紲,挛也,所以拘罪人。”《汉书·司马迁传》:“僕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紲之辱哉!”2.纍紲:缧绁。《史记·孔子世家》:“﹝ 秦穆公 ﹞身举 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紲之中。”《汉书·司马迁传》:“十年而遭 李陵 之祸,幽於纍紲。”颜师古 注:“纍,係也。紲,长绳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官出牒拘摄……纍紲多人,辗转推鞫,始有一人吐实。”参见“縲紲”。
[ céng lěi ]1.亦作“层纍”。重迭。2.谓逐层积累。
[ huì lèi ]1.谓俗事牵累。2.指文字杂乱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