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 lǐ chē ]古代一种能标示道路里程的车子。
[ jì lǐ duī ]标示里程的土堆。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郡邑下·堠》:“《丹铅总録》:‘王子年 云:禹 治水所穿凿处,皆有泥封记,使元熊升其上。此封堠之始。’按《北堂书钞》引《山海经》:‘黄帝 游幸天下,有记里鼓,道路有记里堆。’则堠起 黄帝,非始於 禹。”
[ jì lǐ gǔ ]1.计数里程之鼓。《隋书·元巖传》:“ 巖 卒之后, 蜀王 竟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於天子。”2.比喻单调刻板的应酬之作。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参见“ 记里车 ”。
[ jì lián ]记念和怜爱。 宋 陆佃 《谢赐生日礼物表》:“敢意记怜,曲加庆賚。” 宋 毕仲游 《与王观文书》:“比因岁节上状,伏蒙记怜,还示庆问下情,感仰至今。”
[ jì lù ]1.载录,记载。《后汉书·班彪传》:“又有记録 黄帝 以来至 春秋 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旧唐书·褚遂良传》:“太宗 尝问曰:‘卿知起居,记録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沙汀《涓埃集·闯关》:“左嘉 正在炕上记录着午间他在村外同 余明 的谈话。”2.史册;记载的材料。宋 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惟 陈氏,其先 虞舜 之后,封於 陈。春秋 时,陈 灭入 楚,其子孙以国为氏,世为显姓,见於记録。”元 黄溍《常熟州学田记》:“当 孔子 时,吴 通上国已久,北学宜非一人,独 子游 以身通受业,列於七十有二人之间,而其言行见於记録为甚具。”康濯《水滴石穿》第五章二:“以上就是这次漫谈会的全部记录。”3.指记名在册,以备录用或治罪。唐 崔致远《谢生料启》:“岂料司空相公俯念海人久为尘吏,特垂记録,继赐沾濡。”《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大者即加刑戮,小者记録为罪。”宋 刘攽《为王驾部汝州谢二府启》:“尚蒙记録,不汝遐遗,旧物復还,戍期加近。”4.做记录的人。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记录忙得笔杆乱动,报名的人一个紧挨一个。”《十月》1981年第1期:“噗哧一声,两个记录都笑了。”5.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李玲修《笼鹰志》:“他像一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碧波中腾跃,直向新的记录冲击。”
[ jì lù běn ]指开会记录发言或个人随事记录备忘的本子。
[ jì lù piàn ]为了具体而真实地报道某一现实问题或历史事件,以现场实拍材料为主要依据,参以历史图片和表解等而制成的影片。
[ jì míng fú ]古代儿童佩用的一种迷信物。旧时恐小孩夭折,故寄名于神或僧道为弟子,并佩戴僧道所画的符箓,以辟邪祛祟,却病延年。《红楼梦》第八回:“﹝ 宝玉 ﹞项上掛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 jì nián ]1.编年记事。《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2.记得年月。宋 刘攽《午睡》诗:“世涂高枕外,身事曲肱前,似觉松生腹,迢遥不记年。”宋 张舜民《自题画扇》诗:“忽忽南迁不记年,二妃祠 外 橘洲 前。”
[ jì qīng ]1.记忆清楚。2.记录清楚。
[ jì qǔ ]指 唐 善歌者 张红红 隔屏以小豆记乐曲节拍之事。常用作咏吟善歌者的典故。
[ jì qǔ niáng zǐ ]唐 大历 中,歌者 张红红 与其父丐食于路,将军 韦青 闻其歌喉,纳为姬。尝有乐工撰新声未进,先印可于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