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谒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yè shè ]客舍。
[ yè shèng ]拜谒 孔 圣。清 沉曰霖《晋人麈·异闻·仆碑遭压》:“吾邑绅士,凡在朔望,莫不入学謁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还有那外府荒僻山县,冒名小考的,并謁圣、簪花、謁师,都一切冒顶了。”丁玲《母亲》三:“一起一落的磕着头,算是谒圣。”
[ yè suǒ ]1.求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黄晞,闽 人,好读书。客游京师,数十年不归。家贫,謁索以为生。”2.探望,访问。《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不如赎几件衣裳,买两箇盒子,送去 孙押司 家里,到京謁索他则箇。”
[ yè wén ]文体的一种,类似祭文。
[ yè wèn ]1.求托之言。2.晋见问候。
[ yè xiè ]1.进见谢罪。2.晋见道谢。
[ yè xuǎn ]官吏赴吏部应选。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壬子年秋,余謁选至京。”清 戴名世《<洪昆霞制义>序》:“吾友 洪君 崑霞,以诸生高等,贡於太学,遂不就有司之试而謁选以去。”清 谭嗣同《先仲兄行述》:“初欲上京师謁选,因乏资,折而至 臺湾。”
[ yè yán ]1.进谏。2.谒见而有所请求的话。
[ yè yǔ ]祈雨。
[ yè zàn ]谒见赞拜。
[ yè zhě ]1.官名。始置于 春秋、战国 时,秦 汉 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南朝 梁 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陈 及 隋 皆因之。唐 改为通事舍人。2.官名。东汉 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 有中谒者仆射,隋 唐 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 以后废。3.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 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4.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文物》1976年第10期:“简五:谒者二人。简文所说的谒者,不是职官的专名,是泛指一般传达、通报的奴仆。据 凤凰山 其他墓葬遣策的记载,谒者的身份为‘大奴’。”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謁者,主赞宾客也。”
[ tóu yè ]投递名帖求见。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侮谑》:“﹝ 范液 ﹞曾为诗曰:‘举意三江竭,兴心四海枯。南游 李邕 死,北望 守珪 殂。’液 欲投謁二公,皆会其沦躓,故云。”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神童》:“赵司寇 乃 费阁老 同年,每投謁,书‘年晚生’。”
[ yì yè ]前往谒见;造访。
[ yóu yè ]四处干谒。
[ zhǎn yè ]敬词。犹拜见,拜谒。
[ xìng yè ]犹干谒,干求。
[ yíng yè ]迎接谒见。
[ zào yè ]1.拜访进见。2.参拜。
[ zàn yè ]谓古代谒见帝王及上级官员时赞唱礼仪,引导进见。《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太祖、太宗 朝,閤门祗候不过三五员,宣导赞謁而已。”
[ zǒu yè ]前往拜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伯石 始生,子容 之母走謁诸姑曰:‘长叔姒生男。’”《唐史通俗演义》第三回:“隰城 尉 房玄龄,走謁军门,世民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