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huō ]1.聪明豁达。2.明朗开阔。
[ pī huō ]1.敝开;开诚。《晋书·陆玩传》:“特以端右机要,事务殷多,臣已盈六十之年,智力有限,疾患深重,体气日弊,朝夕自励,非復所堪……乞陛下披豁圣怀,霈然垂允。”唐 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诗:“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仇兆鳌 注:“披豁,即开心见诚之意。”清 沉钦圻《赠徐元叹》诗:“不是寻常话箭锋,生平披豁见心胸。”2.开朗;明亮。宋 苏轼《凌虚台》诗:“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慳。”明 李东阳《题陈考功所藏山水图》诗:“炎天倦眼藉披豁,从事索诗如传驛。”清 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於诱掖,其言披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3.启发。金松岑《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羣窍之聋聵,涤荡筦絃之淫听,张皇金石之雅奏。”
[ shū huō ]1.亦作“疎豁”。犹疏阔。久别。唐 杜甫《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高楼忆疏豁,秋兴坐氤氲。”2.犹排遣。唐 杜甫《简吴郎司法》诗:“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3.开阔;敞亮。宋 司马光《出都日途中成》诗:“川原寖疎豁,烟火稍萧瑟。”宋 陆游《入蜀记》卷四:“烟波渺然,气象疏豁。”明 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过了高堂深厦,尽轩牕疎豁,栋宇奢华。”清 陈维崧《念奴娇·赠雪笠上人》词:“秋行至矣,茅堂相对疎豁。”4.开朗;直爽。宋 陆游《十月四日夜记梦》诗:“客意极疎豁,大笑轩鬚眉。”宋 陈亮《章晦文墓志铭》:“及长,疏豁奋励,不能依阿善恶间。”明 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杨君墓志铭》:“性疏豁,与人交无疑贰。”5.稀疏脱落。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揩牙方》:“折守 得於国初 洛阳 帅 李成。折 年逾九十,牙齿都不疎豁,亦无风虫。”
[ tiāo sān huō sì ]指挑拨是非。
[ shuǎng huō ]1.犹爽朗。2.显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