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o yuè ]逃走,逃离。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后 怀王 好进姦雄,羣贤逃越。”
[ tiǎn yuè ]谦词。谓愧对超过自己才德的职位。
[ qīng yuè ]1.飘然高飞。2.犹轻轻。
[ qín yuè ]春秋时两个国家,一南一北相距很远,不大往来。后比喻两方疏远。
[ qín yuè rén ]1.即扁鹊。2.借指医术高明的人。
[ sàn yuè ]1.犹激越。《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韦昭 注:“越,扬也……伏则不宣,散则不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初则发声调畅,稍加散越。”2.犹激扬。《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诱呼 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魏书》:“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书,伏读恳切,精魄散越。”《宋书·申恬传》:“伏闻朝恩当加臣 济南 太守,仰惟优旨,荒心散越。”明 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懽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致不能深入。”
[ shū yuè ]1.亦作“疎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声音舒缓。2.疏散。3.疏忽;疏漏。
[ sī yuè ]1.心神散逸。犹言灵魂出窍。2.谓神思飞越。
[ wú gēn yuè jiǎo ]原指 吴越 故地之边陲,后多泛指 江 浙 一带。
[ yàn yuè ]1.古燕国和越国。2.借指遥远的故乡。
[ yú yuè ]1.古族名。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内。《大戴礼记·劝学》:“于越 戎貉 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者,教使之然也。”《汉书·货殖传》:“辟犹 戎 翟 之与 于越 不相入矣。”颜师古 注:“孟康 曰:‘于越,南方 越 名也。’于,发语声也。戎蛮之语则然。于越 犹 句吴 耳。”祝廉先《文选六臣注订譌》:“于越 为百越之一种,在今 浙江。如 江西 为 扬越,福建 为 闽越,广东 为 南越,安南 为 骆越 之类。”2.指其所居之地。唐 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 吴 越。《淮南子·原道训》:“匈奴 出秽裘,于 越 生葛絺。”高诱 注:“于,吴 也。”3.官名。契丹 最尊之职,辽太祖 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辽 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4.春秋 时 越国,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带。亦以指 浙江。《春秋·定公五年》:“於越 入 吴。”杜预 注:“於,发声也。”《逸周书·王会》:“於越 纳,姑妹 珍。”唐 李嘉祐《至七里滩作》诗:“迁客投 於越,临江泪满衣。”元 张昱《西山亭留题》诗:“於越 地形缘海尽,句吴 山色过江来。”
[ wú rén bù shí yuè jìng ]谓身处异地,环境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