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àn yá xián kē ]指闲得无聊,磨牙斗嘴以为笑乐。
[ sàn xián ]1.逍遥自在;无拘无束。2.赋闲。
[ shén xián qì dìng ]指神气悠闲安静。
[ shén xián qì jìng ]指神气悠闲安静。同“神闲气定”。
[ shí bù xián ]清 代曲艺的一种。原为“凤阳花鼓”,后渐与“莲花落”融合,称为“彩扮莲花落”。用锣、鼓、铙、钹等伴奏。亦指为此种曲艺伴奏的数种乐器。
[ shì xián ]市井中游手好闲的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藉名讲劝之市闲,插身打諢之白嚼,日不下数十人。”
[ shū xián ]1.见“疏閒”。2.亦作“疏闲”。清闲;安逸。
[ tōu xián ]1.挤出空闲的时间:忙里~。2.偷懒;闲着。
[ tōu xián duǒ jìng ]摆脱杂务,得个清静。
[ wáng xián ]1.天子出行时,宿处所设的防卫木障。2.天子的马厩。
[ xiǎo fān zǐ xián hàn ]差役的耳目、帮手。
[ yàn xián ]1.见“燕閒”。2.亦作“燕间”。亦作“燕闲”。安宁;安闲。3.公余之时;闲暇。4.安息;休息。
[ yuán xián ]1.亦作“元间”。即玄间。天空。2.亦作“元间”。即大吕。古代十二乐律,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在次序排列上六吕与六律相间,而大吕居首位,故又称“元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