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í duò ]1.谓精神颓废衰惫。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於书得无象之然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为政而至於不为民信,则号令日轻,纪纲日弛,赏不足劝,而罚不可惩,委靡頽堕,无事不能立矣。” 清 黄宗羲 《万贞一诗序》:“彼以为温柔敦厚之诗教,必委蛇頽堕。”2.颓败崩溃。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徧询 谢茂秦 葬处,得之南门外二十里,见小冢頽堕荒草中,为赋诗弔之。”参见“ 頽隳 ”。
[ tuí duò ]1.颓唐轻慢。2.衰颓怠惰。
[ tuí fā ]谓毛发颓落。唐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诗:“瞻光惜頽髮,閲水悲徂年。”
[ tuí fèi ]意志消沉,精神委靡:情绪~。~的生活。
[ tuí guāng ]犹馀晖。比喻暮年。唐 李白《短歌行》:“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頽光。”明 高启《次韵倪云林见寄》之二:“任旷岂能谐薄俗?养和且为驻頽光。”
[ tuí huán ]1.谓女子的髻鬟斜堕在一旁。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頽鬟浓。”参见“倭堕髻”。2.穨鬟:指女子的发髻。清 龚自珍《幽人》诗:“亦有梅花梦,穨鬟待太阳。”参见“穨云”。
[ tuí huǐ ]1.坍塌毁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西有二石闕,虽经頽毁,犹高丈餘。”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其侧不远,有 如来井 及浴室,井犹充汲,室已頽毁。”金 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明年 河 復,本观殿宇頽毁且尽,师次第缮完,寻復一新。”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浮图之始》:“荒芜頽毁,彫落略尽矣。”一本作“穨毁”。2.衰落败坏。《晋书·儒林传序》:“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頽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一本作“穨毁”。3.穨毁:毁坏。《晋书·儒林传序》:“﹝ 有晋 ﹞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穨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