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í zhù zhì ]指求取功名荣显的壮志。
[ tí zhǔn ]奏经皇帝批准。《明会典·六科序》:“正德 元年题准,若係重事,特旨令科道记著者,即时纠举,不得隐漏。”《清会典事例·吏部二四·满洲铨选》:“康熙 五十三年题准由将军副都统选取本处应用之人,坐名补授,咨部註册。”《清会典事例·户部八·田赋》:“﹝ 顺治 二年﹞又题准民间坟墓,有在旗人地内者,许其子孙随时祭埽。”
[ tí zì ]1.为留纪念而写上字:主人拿出纪念册请来宾~。2.为留纪念而写上的字:书上有作者的亲笔~。
[ sù tí ]1.谓端额不加采饰的梁柱。2.在白绢上题诗作文。亦泛指写作诗文。
[ tōu huàn lùn tí ]也叫转移论点。论证过程中所犯的一种逻辑错误。即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不加说明地随意改变原来所要证明的问题(包括对于论题的范围随意扩大或缩小)。如本来是要证明“某乙的观点是错误的”,结果却去证明“某乙的态度不好”。
[ wǔ tí ]宋 代,入翰林学士院须试内制、外制、批答、诗、赋五项,称为“五题”。
[ tóu tí ]杂志目录栏中最前面的篇目。《锺山》1983年第5期:“听说你新的中篇已经瓜熟蒂落了,这回一定给我们!我们发头题。”
[ wèi guàn tí ]旧时科举考试给未冠者专出的试题,比较容易解答。
[ wèn tí ]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这次考试一共有五个~。我想答复一下这一类的~。2.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思想~。这种药治感冒很解决~。3.关键;重要之点:重要的~在善于学习。4.事故或麻烦:那部车床又出~了。
[ wèn tí ér tóng ]在身心方面有障碍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表现为缺乏道德感,常有偷窃、斗殴等不良行为,焦虑,消沉,逃学,不愿与人交往,违逆,倔强,有多动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 wèn tí jù ]也称“社会问题剧”。一种以社会问题为主题的戏剧作品。19世纪中叶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时期兴起,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潮。如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
[ wén bù duì tí ]文章的内容跟题目没关系,也指答非所问或者说的话跟原有的话题不相干。
[ wú yè tí shī ]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顾况 在 洛,乘间与三诗友游於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 明日於上游,亦题叶上,放於波中。诗曰:‘花落深宫鶯亦悲,上阳 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餘日,有客来苑中寻春,又於叶上得诗,以示 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后因以“梧叶题诗”为吟咏闺怨的故实。
[ xí tí ]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数学~。~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