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è shān hú ]湖名。在 山东省 历城县 鹊山 南麓。
[ què shí ]晋 干宝《搜神记》卷九:“常山 张颢,为 梁州 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顥 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顥 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 汝南 樊衡夷 上言:‘尧 舜 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復置。’顥 后官至太尉。”遂以“鹊石”为官员应天命升迁的典实。明 张煌言《寿安福伯邓如磐》诗:“鹊石文垂早建牙,归来长啸饵丹砂。”
[ què tà zhī ]1.词牌名。即《蝶恋花》。见《词谱》卷十三。2.曲牌名。北曲仙吕宫、南曲商调均有同名曲牌,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北曲常用于套曲中《那吒令》曲牌之后。南曲又名《满园春》,用作过曲。
[ què tián hé ]1.俗传七夕喜鹊填河成桥以渡 牛郎 、 织女 。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祝苍华》:“秃似鹊填河,堕如乌解羽。” 清 叶衍兰 《菩萨蛮·甲午感事》词:“珊瑚金翡翠,滴尽鮫人泪。遗恨鹊填河, 波斯 得宝多。”2.曲名。《宋史·乐志十七》:“仙吕宫九:《折红蕖》、《鹊填河》。”
[ què tián qiáo ]俗传农历七月初七,清晨乌鹊飞鸣较迟,谓之填桥去。比喻撮合男女婚事。
[ què tóu ]在今 安徽省 铜陵县。为 鹊洲 之头,故称。
[ què wěi ]1.“鹊尾炉”的略称。亦泛指香炉。2.地名。
[ què wěi guān ]汉高祖 所制的竹皮冠。亦称“刘氏冠”。
[ què wěi lú ]亦作“鹊尾鑪”。长柄香炉。语本 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 费崇先 ﹞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宋 苏轼《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诗:“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鹊尾炉。”清 吴翌凤《忆王孙》词:“桂香小院嫩凉天,鹊尾鑪熏裊篆烟。”
[ què xǐ ]鹊的鸣叫声。旧传以鹊鸣声兆喜,故称。
[ què xiào jiū wǔ ]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
[ què xuè ]南朝 梁 简文帝《艳歌篇》:“控弦因鹊血,挽彊用牛螉。”后即以“鹊血”指良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