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àng lóng ]1.比喻骄横无德之君。2.泛指刚愎躁进之人。
[ kàng lóng yǒu huǐ ]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 lǎo tài lóng zhōng ]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 lái lóng ]1.旧时堪舆家以山势为龙,称其起伏绵亘的姿态为龙脉。来龙,指龙脉的来源。2.泛指事物的来源。
[ jiāo lóng dé shuǐ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 jiāo lóng shī shuǐ ]比喻英雄失去凭借。《资治通鉴·後唐庄宗同光二年》:“崇韜(郭崇韜)鬱鬱不得志,與所親謀赴本鎮以避之。其人曰:‘不可,蛟龍失水,螻蟻足以制之。’”
[ jiāo lóng shī yún yǔ ]比喻英雄失去凭借,将无所作为。
[ jiāo lóng xì shuǐ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 jiāo lóng ]蛟龙。鮫,通“蛟”。蛟指古代传说中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 dòu lóng zhōu ]亦作“鬭龙舟”。以龙舟竞渡。我国民间习俗,每年端午节举行。传说是为了纪念 战国 时代怀石投江的伟大诗人 屈原。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里二泗》:“﹝ 里二泗 ﹞前临 运河,五月朔至端阳日,於河内鬭龙舟,夺锦标,香会纷紜,游人络绎。”
[ fēng lóng mén ]指科举考试时封锁考院正门。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二章:“天快亮了,恰好点名完毕,开始封龙门,季交恕 依照卷子上面所写坐在西字第八号的长棹凳上。”
[ chōng lóng yù ]亦作“冲龙玉”。鼻神。
[ cuàn lóng yán bēi ]南朝 宋 碑。碑额题《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爨道庆 撰文,赵次之、杜长子 等于 大明 二年(公元458年)立。碑高近丈,碑文记 爨龙颜 政绩。用笔多隶意,书法雄强茂美。清 道光 年间为 阮元 发现而建亭护之,并为之撰跋。今碑在 云南省 陆良县,与《爨宝子碑》合称“二爨”,为世所重。
[ gōng shā wǔ lóng ]东汉 公沙穆 五子 绍、孚、恪、逵、樊 的合称。
[ hùn jiāng lóng ]1.曲牌名。属北仙吕宫。元 王实甫《西厢记》、明 汤显祖《牡丹亭》、清 李渔《奈何天》等戏曲均有此曲牌。2.我国古代的一种水雷。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火器》:“混江龙:漆固皮囊裹炮沉于水底,岸上带索引机。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敌舟行过,遇之则败。”3.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木制,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四面安铁叶如卷发,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沙泥。《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七月十一日》:“淮扬 外江各砲船陆续撤回,临清 以上浅阻堪虞,混江龙费工无用,可作罢论。”
[ huàn lóng ]1.养龙。传说中本为氏名,亦借用为古官名。2.古代名马。
[ huàn lóng shì ]氏族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古者畜龙,故国有 豢龙氏,有 御龙氏。”参见“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