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ún shā ]1.亦作“云砂”。白云和黄沙。亦借指边塞风光或边塞地区。2.犹云泥。指相距遥远。3.指苍茫空阔、云沙遥接处。4.云母的一种。
[ yún shān ]1.云和山。2.高耸入云之山。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 yún shān ]常绿乔木。叶锥形或线形。球果单生枝顶。一般耐寒,生长较慢。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高山,常形成大面积单纯林或混交林。木材质轻、细致,供建筑、乐器、航空器材、造纸等用。也是绿化树。
[ yún cháng ]仙人的衣服。仙人以云为衣,故称。
[ yún shàng ]1.《易·需》:“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孔颖达疏:“若言云上於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於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以“云上”谓天子施惠赐宴。2.喻高远。
[ yún shāo ]亦作“云梢”。绘有云彩的旌旗。
[ yún sháo ]1.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2.泛指美妙的乐曲。3.指云韶院。
[ yún sháo bù ]1.宋代宫中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承唐代教坊旧制。2.鸟名。又称音声鸟。
[ yún sháo fǔ ]唐 教坊。唐 代宫中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旧唐书·职官志二》:“内教坊。武德 已来,置於禁中,以按习雅乐,以中官人充使,则天 改为云韶府,神龙 復为教坊。”《新唐书·百官志三》:“﹝内教坊﹞ 武后 如意 元年改曰云韶府。”
[ yún sháo yuàn ]唐 代宫中教习流行歌舞的场所之一。时宫中设教坊,有宜春院、云韶院。宜春院歌舞艺伎常在皇帝前承欢。凡演习大型歌舞人数不足时,则由云韶院的歌舞艺伎补充。
[ yún shī ]1.黄帝 时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 黄帝氏 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杜预 注:“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南齐书·百官志赞》:“百官分置,惟皇是职,云师鸟纪,各有其式。”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云师火帝,非无战阵之风;尧 誓 汤 征,咸用干戈之道。”2.云神。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大鹏垂翰,驭风伯而指南溟;天马腾姿,偶云师而集东道。”清 谭嗣同《文信国日月星辰砚歌》:“丰隆 伐鼓呼列缺,云师狂奔风烈烈。”3.安徽 霍山 所产的一种蚕形小虫。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石蚕》:“按《遁甲开山图》云:霍山 有云师、雨虎。荣氏 法云:云师如蚕,长六寸,有毛似兔。”
[ yún shī ]如云之施雨。谓普降甘霖。喻广施恩泽。
[ yún shí ]1.高耸入云的大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飘浮勃逢,敖曹云石滋。” 唐 杨敬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远近风泉俱合杂,高低云石共参差。” 宋 潘阆 《夏日宿西禅院》诗:“夜凉如有雨,院静若无僧。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石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东有云石,广五百里,駮骆如锦,扣之片片,则蓊然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