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án yí mǎ lù ]指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 qiú mǎ ]本指衣裘与车马,后多比喻生活豪华。
[ qiú mǎ qīng kuáng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
[ sān mǎ ]1.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2.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3.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
[ sān mǎ tóng cáo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shé máo mǎ jiǎo ]蛇生毛,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以指有名无实者。章炳麟《五无论》:“國家者如機關木人,有作用而無自性,如蛇毛馬角,有名言而非實存。”
[ shén lóng mǎ zhuàng ]比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 shén mǎ ]1.谓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汉书·张骞传》:“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马’,宛 马曰‘天马’云。”宋 叶适《<覆瓿集>序》:“﹝ 薛子长 ﹞来 姑苏 葑门,出《老翁赋》、《续通鑑论》,始骇然异之。盖神马汗血,尾鬣不掉而行流无疆,累名骏数百,岂得望尘焉。”2.谓神异瑞祥之马。《后汉书·西南夷传》:“有神马四匹,出 滇池 河中,甘露降,白乌见。”《晋书·愍帝纪》:“时有玉龟出 霸水,神马鸣城南。”晋 张华《博物志》卷一:“和气相感,则生朱草,山出象车,泽出神马。”3.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宋 苏轼《赠袁陟》诗:“不见 袁夫子,神马载尻舆。”4.迷信指灶神所驭之马。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市卖》:“糟草炒豆,乃廿三日送灶饗神马之具也。”5.指画有神佛像的纸片,供祭赛时焚化用。也称纸马、甲马。《红楼梦》第八一回:“他又去説,这个病他能治,就用些神马纸钱烧献了,果然有效。”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光马儿》:“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参见“纸马”。
[ sì mǎ ]1.供作肉食的马。《穆天子传》卷二:“因献食马三百,牛羊三千。”郭璞 注:“食马,可以供厨膳者。”2.喂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枕轡而寝,食马而食。”杨伯峻 注:“先饲马而后己食。”唐 韩愈《杂说》之四:“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shí mǎ liú gān ]后反用其义,比喻未能吸取精华。
[ shí mǎ ]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
[ shēng sè gǒu mǎ ]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
[ shēng sè quǎn mǎ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亦作“声色狗马”。
[ sì mǎ ]古代一辆车所套的四匹马:~高车。一言既出,~难追(比喻话说出来之后,无法再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