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dēng ]1.旧时新年前后,民间有在高处悬挂灯盏之俗,此灯彻夜通明,谓之“天灯”。明 杨慎《甲午临安除岁》诗:“隣墙儿女亦无睡,岁火天灯喧五更。”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竿,悬掛天灯。”孙犁《白洋淀纪事·天灯》:“今年正月……却看见东头立起一个天灯,真是高与天齐,闪亮的灯光同新月和星斗争辉。”2.旧时寺庙、商店门前常年悬挂的灯盏。宋 范成大《东林寺》诗:“山头一任天灯现,箇事何曾落见闻。”艾芜《荣归》:“他们最后分手时,已望得见山洼口上关帝庙前的天灯了。”许地山《女儿心》:“铺店的门早已关好,一听见枪声,连门前底天灯都收拾起来。”
[ tiān dí ]自然界中某种动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前者就是后者的天敌。例如猫是鼠的天敌,寄生蜂是某些作物害虫的天敌。
[ tiān dǐ xia ]指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事。
[ tiān dì ]1.天和地:炮声震动~。2.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别有~。广阔的~。3.地步;境地:不料走错一步,竟落到这般~。
[ tiān dì cháng jiǔ ]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同“天长地久”。
[ tiān dì huì ]清 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故名天地会。又称“三点会”、“三合会”。以“反 清 复 明”为宗旨,因 明太祖 年号 洪武,故对内称“洪门”。其支派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名称。相传创立于1674年(康熙 十三年),从 福建、台湾 沿海地区逐步扩大到 长江 流域各省及两 广 地区。会员成分有农民、手工业工人、城乡劳动者和游民。1786年(乾隆 五十一年)曾有 林爽文 起义。鸦片战争后,在 湖北、湖南、广西、广东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天囯 金田 起义后,各地天地会首领 陈开、李文茂、黄德美、黄位、林俊、刘丽川、朱洪英、胡有禄、朱九涛 等先后在各地起义。辛亥革命时期,它在有些地区的派系曾受同盟会领导,参加过各次起义。
[ tiān dì jūn qīn shī ]君,皇上;亲,双亲。旧时教育子弟,供一木牌,上写此五字,表示此五者依次为人生最须尊崇、服从者。
[ tiān dì liáng xīn ]表白自己的用语。意为: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
[ tiān dì pōu pàn ]犹言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tiān dì tóu ]书页上下两端的空白处,上边叫天头,下边叫地头。
[ tiān dì zhū lù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同“天地诛灭”。
[ tiān dì zhū miè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 tiān dì zhuō ]拜祭天地时陈设香烛、供品的桌子。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乾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供上籤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寳等,谓之供佛花。及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递烧香,至灯节而止,谓之天地桌。”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小喇叭又吹起来,拜天地了。咱到天地桌边,偷眼瞅瞅。”
[ tiān dì ]我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