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dǐng ]在地球表面任一观测点的铅垂线向上延长,与天球相交的一点。
[ tiān dìng ]宿命论者谓人间的吉凶、祸福、贵贱等皆由天命所定,谓之“天定”。
[ tiān dòng ]谓天体的运行。汉 扬雄《羽猎赋》:“汹汹旭旭,天动地岋。”《公羊传·文公九年》“九月癸酉,地震”汉 何休 注:“天动地静,常也。”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天动星迴,而辰极犹居其所。”《宋史·叶清臣传》:“天动地静,主尊臣卑。”
[ tiān dū ]1.天空。2.帝王的都城。3.星名。属于南方七星中的星宿。4.安徽黄山高峰名。
[ tiān dú ]1.古国名。或以为即天竺(印度的古称)。2.指印度。
[ tiān dǔ ]印度 的古称。《汉书·张骞传》“吾贾人往市之 身毒国”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一名 天篤,则 浮屠胡 是也。”参见“天竺”。
[ tiān dù ]1.周天的度数。古代天文学划分周天区域的单位。2.天子的胸怀。
[ tiān duān ]1.春。《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 文王 也。”汉 何休 注:“故上繫天端。”徐彦 疏:“天端,即春也。”陈立 义疏:“春为天之始,繫王於春,故为上繫天端。”2.谓天地间首要的事物。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其至十条而止,取之天端。”
[ tiān duì ]犹言配天。谓祭天地以祖先配享。
[ tiān duó ]为上天所禠夺。宋 王禹偁《让西京留守表》:“顾残年而气若尸居,听成命而魄疑天夺。”参见“天夺之魄”。
[ tiān duó qí pò ]比喻人离死不远。同“天夺之魄”。
[ tiān duó zhī nián ]上天褫夺其年寿。指不能享其天年。
[ tiān duó zhī pò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 tiān duó ]1.《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后即以“天鐸”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武平《上吕丞相啟》:‘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 正始 之为年名也。”2.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圣如 孔子,言为天鐸,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 tiān é ]鸟,外形像鹅而较大,全身白色,脚和尾都短,脚黑色,有蹼。生活在湖边或沼泽地带,善飞,吃植物、昆虫等。种类较多,如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也叫鹄(hú)。
[ tiān é róng ]一种起绒的丝织物或毛织物,也有用棉、麻做底子的。颜色华美,大多用来做服装或帘、幕、沙发套等。
[ tiān é ]昆虫名。体形肥大,口吻长,触角前端呈钩状。夜间飞行。多数对豆类、甘薯有害。常见的有甘薯叶天蛾、豆天蛾等。
[ tiān ēn ]1.指帝王的恩惠。2.泛指极大的恩德。
[ tiān ěr ]1.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2.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