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ǔ mǎ dù ]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西北。相传为 西晋 末 晋元帝 与 彭城 等五王南渡 长江 登岸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辞院》:“幕府山 蜡檄星驰,五马渡 楼船飞滚。”参见“五马渡江”。
[ wǔ mǎ dù jiāng ]指 西晋 末 司马氏 五王南渡 长江,于 建邺(今 南京)建立 东晋 王朝事。
[ wǔ mǎ fú jiāng ]见“五马渡江”。
[ wǔ mǎ guì ]犹言官爵显贵。五马,太守的代称。
[ wǔ mǎ tú ]中国画。宋代李公麟作。纸本长卷。白描。共五段,每段绘一人牵一马。每匹马后有黄庭坚笺记,马名标为凤头骢、好头赤、照夜白、锦膊骢、满川花(此名原佚,据后人画录补),皆宋皇家用马。线条准确优美,马匹、人物均极具风采。
[ wǔ míng mǎ ]一种良马。因马的四蹄白如霜雪,肩上有一片白毛,故名。
[ xī li mǎ hū ]状态词。马马虎虎:念书可不能~的。
[ xiā mǎ lín chí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 qián mǎ ]谓围城中以木衔马口使马不能食粟而有秣马之状,伪装成有蓄积,能固守的样子,从而迷惑敌方。《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闻之也,围者,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何休 注:“秣者以粟置马口中,拑者以木衔其口,不欲令食粟,示有畜积。”按,拑原作“柑”,从 阮元《校勘记》改。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 xiān mǎ ]牵着马在前引路。亦为古代官名,即洗马。
[ xià mǎ ]比喻中止或放弃某项重大的工作、工程、计划等:由于资金不足,一批建设项目将要~。
[ xià mǎ fāng ]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清实录·天聪三年》:“陵东西两旁,立下马坊,禁乘车马行走,过必下。”
[ xià mǎ féng fù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 xià mǎ kàn huā ]比喻在一个地方停留下来,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 xià mǎ pái ]亦称“下马碑”。旧时宫殿及孔庙前,东西各立一碑,文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云云,俗称“下马牌”。清 袁枚《随园随笔·孔庙》:“金章宗 明昌 二年詔,孔庙前置下马牌。”清 俞樾 有《茶香室四钞·孔庙下马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