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èn dì ]军队为进行战斗而占领的位置。通常构筑工事,借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部队作战的依托。有进攻出发阵地、防御阵地、炮阵地等。
[ zhèn dì zhàn ]军队在相对固定的战线上,依托阵地进行防御或对据守坚固阵地之敌实施进攻的作战。
[ zhí mín dì ]即殖民地。植,通“殖”。
[ zhí mín dì ]原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大批移民居住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区或国家。
[ zhèng dì ]处理政事的地方。指朝廷。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赵忠定抡才》:“忠定 季子 崇实,閒因与予商榷駢儷,以为此最不可忽,先公居政地,閒以此观人。”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戊辰词林大拜》:“盖戊辰诸公,在政地者几十年,更无别籍中人,尤称盛事。”《清史稿·世祖纪二》:“如 刘正宗 者,偏私躁忌,朕已洞悉於心,乃容其久任政地。”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兵家用语。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 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昔 韩信 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
[ zhì dì fù shēng ]形容辞章优美。同“掷地金声”。
[ zhì dì jīn shēng ]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 zhì dì yǒu shēng ]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 zhù tiān tà dì ]指顶天立地的事物。
[ zhuó dì ]1.砍地。表示愤激。2.锄地。
[ zì jǐ de yuán dì ]散文集。周作人作。1923年出版。第一辑《自己的园地》收散文十八篇;第二辑《绿洲》收散文十五篇,另有杂文二十篇。再版时删去杂文,增收《茶话》二十三篇。所收散文作品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风格冲淡。少数议论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
[ zì liú dì ]指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土地统一经营后,分配给社员使用的少量土地。多用于种植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