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ù xià ]1.不下于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没有结果或没有完成:相持~。委决~。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分不出高低,形容数量、程度差不多:本领~。年岁~。
[ bù xiāng xià ]不相让。唐 李益《轻薄篇》:“淮阴 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矧诸名将器略难齐,势不相下。”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考察留用》:“沉四明 与 温三原 不相下,已非一日。”
[ huī xià ]旧时对将帅的尊称。也称将帅的部下。
[ jiā tiān xià ]指帝王把国家作为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后来也指一家人独霸天下。
[ láng xià cān ]即廊餐。宋 王溥《五代会要·廊下餐》:“后唐 天成 元年五月,詔每月朔望日,赐百官廊下餐。”参见“廊餐”。
[ láng xià shí ]即廊餐。宋 王溥《唐会要·廊下食》:“贞观 四年十二月詔,所司于外廊置食一顿。”宋 王溥《唐会要·廊下食》:“贞元 二年九月,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给。”参见“廊餐”。
[ kuà xià pú fú ]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 kuà xià rén ]指 汉 韩信。泛指能够忍辱的人。元 陈基《淮阴杂兴》诗:“老来易感 山阳 笛,年少休轻胯下人。”参见“胯下”。
[ kuà xià ]1.两腿之间。跨,通“胯”。2.指韩信受辱胯下事。
[ kuà xià qiáo ]桥名。在 江苏省 淮阴市 。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之九:“频年 跨下桥 边水,照我劳劳已白头。” 钱曾 注引 祝穆 《方舆胜览》:“ 跨下桥 ,在 淮阴县 ,即 韩信 为少年所辱之处。”参见“ 跨下辱 ”。
[ lèi dǐ xià chā chái ]元 剧习用语。谓自行隐忍或自行稳住。
[ bī xià ]1.谓由于在高位者生活俭朴,对下属产生一种压力。北齐 魏收《北齐武成帝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诏》:“凝华生白,经歷岁年,不翦茅茨,事颇逼下。”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卑则逼下,僭则犯上。”2.谓使下属感到为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叔孙敖 相 楚,栈车牝马,糲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其俭偪下。”《礼记·杂记下》:“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贤大夫也,而难为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新唐书·李义琰传》:“凡仕为丞尉,且营第舍,兄位高,安可偪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