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è yǎng ]1.《论语·为政》:“子游 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子夏 问孝。子曰:‘色难。’”朱熹 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一说,谓承顺父母颜色。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长豫 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旧唐书·裴漼传》:“漼 色养劬劳,十数年不求仕进。”明 李贽《复士龙悲二母吟》:“近闻此孙不爱读书,稍失色养於二大母。”2.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
[ shōu yǎng ]收养人与送养人依法通过协议,确立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制度。
[ shì fēi yǎng guò ]粉饰错误,养成过失。同“饰非遂过”。
[ sī yǎng qián ]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臣窃闻 魏尚 为 云中 守,其军市租尽以饗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饗宾客军吏舍人。是以 匈奴 远避,不近 云中 之塞。”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私廪假钱。”
[ tāo yǎng ]韬,韬光;养,养晦。谓隐藏才能,使不外露。
[ qǐ yǎng ]1.请求供养。2.收养;过继。3.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
[ róng yǎng ]1.指儿女赡养父母。《晋书·文苑传·赵至》:“﹝ 至 ﹞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至 曰:‘我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唐 徐夤《赠杨著》诗:“藻丽荧煌冠士林,《白华》荣养有 曾参。”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及第后隐居》:“前进士 费冠卿 ……归不及於荣养,恨每积於永怀,遂乃屏蹟邱园,絶踪仕进,守其至性十有五年。”清 钮琇《觚賸·酒芝》:“藴玉先生 享荣养者三十年,可为疎财敦友之报。”2.犹营养。老舍《四世同堂》五七:“他永远不抱着书是书、他是他的态度去接近书籍,而是想把书籍变成一种汁液,吸收到他身上去,荣养自己。”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三二:“文学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它容纳下去,完全消化了,作为我们的荣养料,以产生我们的新血肉!”一本作“营养”。
[ xiāng yǎng ]古代官府给予在乡老人的优待。
[ tāi yǎng gǔ ]汉 代奖励生育发给孕妇的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