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ì pàn ]谓用游戏的笔法、诙谐的词语批写公文。
[ tán pàn ]有关方面对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会谈:和平~。~破裂。
[ tiān dì pōu pàn ]犹言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tōng pàn ]古代官名。宋代开始在州、府设立,和州、府的长官共同处理政务。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公事和监察官吏之权。明清时在各府设立,掌管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
[ wǔ yún pàn ]指长官在公文上的签押。
[ xíng shì shěn pàn tíng ]亦称“刑事法庭”。省称“刑庭”。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组织机构。
[ yán pàn ]研究判断;研究评判:~案情。~市场趋势。
[ yuàn pàn ]古代中央某些官署的属官。《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每年春,宣徽诸妹诸女,邀院判经歷两家宅眷,於园中设鞦韆之戏,盛陈饮宴,欢笑竟日。”此指宣徽院判官。《明史·太祖纪一》:“闰月丙辰,友谅 陷 太平,守将 朱文逊,院判 花云、王鼎,知府 许瑗 死之。”此指枢密院判官。高阳《玉座珠帘·恶疾初起》:“太医院院使悬缺,庄守和 是右院判,李德立 是左院判。”此指太医院判官。
[ wǔ huā pàn shì ]唐 宋 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表》之一:“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谈。”
[ zhǎng pàn ]媒人。语本《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郑玄 注:“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媒妁》:“媒曰掌判。”宋 罗烨《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君若果未婚,妾当为掌判,使君即得佳偶。”
[ zhōng pàn ]1.对半分开。2.区别。
[ zhǔ pàn ]唐 宋 时高级官员兼任较低职务之称。
[ xuǎn yán pàn duàn ]断定事物情况有几种可能的复合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各个判断,叫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有两个选言支。选言支之间,可以是相容的关系,也可以是不相容的关系。前者用“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等做逻辑联结词,至少要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后者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做逻辑联结词,只有在一个选言支真的情况下,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
[ yán yùn pàn ]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不多两年,他便改捐了个盐运判,到 两淮 候补,近来听説可望补缺了。”参见“盐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