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ò dǐ ]预先潜伏在敌方了解情况,充当内应。
[ wò fān ]亦作“卧番”。谓将牲畜翻倒(以便屠宰)。多见于 元 人杂剧。
[ wò fó sì ]寺院名。在 北京市 海淀区 西山 北部的 寿安山 南麓。建于 唐 贞观 年间,初名 兜率寺,先后更名 昭孝、洪庆、寿安、永安 等。清 雍正 十二年重修后,改名 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 元 代铜卧佛,俗称 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 北京 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 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卧佛寺》、清 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 wò fú ]趴伏隐藏。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一个卧伏在深草丛里的青年姑娘,被烟味刺激得打了一个喷嚏,她忙用手背揉了揉渗出了泪花的眼睛,端好了枪,依然在注视着山下的村庄。”
[ wò gǔ ]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李贤 注:“卧犹息也。”北周 庾信《移齐河阳执事文》:“自疆场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朞月。”唐 钱起《送李九归河北》诗:“南州初卧鼓,东土復维城。”明 刘基《春秋明经·齐侯袭莒》:“衔枚卧鼓,出 莒 人之不意,自谓一鼓可以得 莒 矣。”清 龚炜《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 wò guǐ ]躺在铁轨上(阻止火车行驶或企图自杀)。
[ wò guǒr ]1.把鸡蛋去壳,整个儿放在开水里煮:卧个果儿。2.去壳后整个儿放在开水里煮的鸡蛋。
[ wò hǎi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天下大乱,﹝ 管寧 ﹞闻 公孙度 令行於海外,遂与 原 及 平原 王烈 等至于 辽东。
[ wò hǔ ]1.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2.喻官职的尊严。3.比喻残暴凶横之人。4.比喻山势。
[ yī wò bù qǐ ]指一生病就没有好转。
[ yǒng wò ]蚕蛹蜷伏茧中。比喻隐居不出。
[ yuán ān gāo wò ]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