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ào yè ]1.求见;拜谒。2.请托,求告。
[ gào yīn zhuàng ]1.向神鬼告状。2.暗中告状。
[ gào yǔ ]告诉(gào·su):互相~。无可~。
[ gào yù ]明白告诉(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使公众晓谕。
[ gào yuè ]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左传·文公五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参见“告朔”。
[ gào zhī ]告诉使知道:把通信地址~在京的同学。
[ gào zhǐ fān ]亦作“告止旛”。唐 宋 时官吏仪仗,在前引道者所执之旗,上有“告止”两字,以禁止行人,犹后来所用的“肃静”、“回避”牌。《新唐书·仪卫志下》:“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次告止旛四,传教旛四,信旛八。凡旛皆絳为之。”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今上 熙寧 五年,方讲日朔 文德殿 视朝立仗之仪……黄麾幡一,告止幡一。”
[ gào zhì ]1.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柴”孔 传:“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书·礼乐志四》:“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唐《开元礼》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仪。”2.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唐 孔颖达 疏:“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行言告庙,反言饮至,以见至有饮,而行无饮也。”参见“告庙”、“饮至”。
[ gào zhōng ]宣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
[ gào zhōng yǎng ]指旧时官吏以亲老终养为由而请求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