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ì gùn ]地痞。《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兰若庵 僧 慧远,具控伊徒尼僧 心远 被地棍 权勿用 奸拐霸佔。”《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六年十月十二日》:“是晚问船家:‘该邑城乡间有地棍地霸为害於一乡者否?’答云:‘先前原有,近来却无,地方极为安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有一天差役拿了个地棍来回他,他连忙升了公座,那地棍还没有带上来,他就‘混帐羔子’‘忘八蛋’的一顿臭駡。”欧阳予倩《同住的三家》:“我又没有本事去作地棍巴结官府,又没有法子去作捐商,盘剥细民。”
[ dì hán ]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太平御览》卷四四四引《郭子》:“王浑 妻 钟 有女甚贤明,令 武子 为妹择佳婿……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非长年,不足展其才用。’”宋 陆游《长信宫词》:“地寒祚薄兮,自貽不祥。”宋 孔平仲《续世说·仇隙》:“李揆 秉政,苗晋卿 荐 元载。揆 自恃门望,以 载 地寒,意甚轻之。”
[ dì hé ]地球内部构造的最 里层。深度从地下2 900千米至地球中心。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以地下5 100千米深处为界,分外核 和内核。外核的物质接近液态,内核的物质呈固态。
[ dì hù ]1.地的门户。古代传说天有门,地有户,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因称地之东南为“地户”。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天运歷纪,千岁一至,黄帝 之元,执辰破巳,霸王之气,见於地户。”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吴 越 二邦,同气同俗,地户之位,非 吴 则 越,乃入 越。”《河图括地象》:“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原注:“天不足西北,是天门;地不足东南,是地户。”唐 杨炯《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银衡用九,天门厌西北之荒;铜盖虚三,地户坼东南之野。”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史记四·越王勾践世家》:“春秋 时,能病 楚 者 吴,能病 吴 者 越,以其当地户也。”2.泛指大地。唐 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粤若真无混沌,抱一气於天门;象化童蒙,构三灵於地户。”3.土地的所有者。清 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地户有荒地一段,招佃常数十家。”4.租种他人土地的人家。犹佃户。萧军《八月的乡村》七:“好歹我们是地东、地户多年了,平常谁对谁不对……全是有个担待的。”萧红《生死场》四:“我们是地东、地户,哪有看着过去的?”5.道教称人的鼻子。《黄庭内景经·若得》:“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梁丘子 注:“鼻为上部之地户。”
[ dì huáng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毛,叶丛生,花筒状。根茎肥大,供药用。药材分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三种。分别有清热凉 血、滋阴养血、滋补养阴等作用。
[ dì huáng niú ]玩具,用竹筒做成的陀螺,旋转时发出嗡嗡的声音。
[ dì huǒ ]1.谓庄稼遭受虫害。2.指炉火。3.地下的火。
[ dì huò ]旧时商业用语。称附地而生的蔬果,如白菜、萝卜、番薯、西瓜、荸荠等。
[ dì jī ]1.军事上指形势险要的关键之地。2.指大地活动的枢要。
[ dì jī ]土地的面积,过去通常用顷、亩、分等单位来计算,现在用平方米来计算。
[ dì jí shì ]在行政区划上,由省级行政区直接管辖且与地区同级的城市。
[ dì jí ]地球自转轴与地球 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在北半球的叫北极,在南半球的叫南极。
[ dì jí tiān jīng ]指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 dì jí mín pín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