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ō yí ]喜悦,愉快。《大戴礼记·五帝德》:“舟舆所至,莫不説夷。”
[ wàng yí ]秦 代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泾阳县 东南,因东北临 泾水 以望北夷,故名。
[ wǔ yí jūn ]古代传说中 武夷山 的仙人。《史记·封禅书》:“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武夷君 用乾鱼。”司马贞 索隐引 顾氏 曰:“《地理志》云 建安 有 武夷山,溪有仙人葬处,即《汉书》所谓 武夷君。”明 吴栻《武夷杂记》:“又考古 秦 人《异仙録》云:始皇 二年,有神仙降此山,曰余为 武夷君,统録羣仙,受馆於此。史称祀以乾鱼,乃 汉武 时事也。今 汉 祀亭址存焉。”清 陈朝俨《武夷游记》:“自 一曲 入,望 幔亭峯,縹緲云际,相传为 武夷君 宴乡人处。”清 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七:“拂衣归揖 武夷君,九曲僊山帝许分。”
[ wú yí ]即 冯夷。古代传说中的 河 神名。
[ xī nán yí ]汉 时对分布在今 甘肃 南部、四川 西部、南部和 云南、贵州 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总称。汉武帝 元光 五年至 汉明帝 永平 十二年(公元前130--公元69年),于其地置 犍为、牂牁、越嶲、沉黎、武都、汶山、益州 和 永昌 等八郡。《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 夜郎、滇,受王印。”《后汉书·西南夷传》:“西南夷在 蜀郡 徼外。”
[ xiǎn yí ]1.崎岖与平坦。2.艰难与顺利。
[ qín zhāo méng yí ]指 秦昭襄王 与 夷 人刻石为盟事。
[ qīng yí ]1.亦作“清彝”。清平;太平。汉 蔡邕《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通清夷之路,塞邪枉之门。”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愿言保明德,王室佇清夷。”明 范文苂《沉华阳传》:“一旦皇路清彝,访求死事孤忠,则公之食报於身后者,宜何如其俊伟乎!”2.清净恬淡。《世说新语·言语》“乐 令女适大将军 成都王 颖”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晋书》:“﹝ 乐广 ﹞清夷冲旷。”宋 曾巩《知制诰授中司制》:“某志行清夷。”明 杨慎《题杨补之梅》诗:“寂寞真称 子云 裔,清夷不为 秦檜 緇。”3.明白平易。清 黄宗羲《朱康流先生莫志铭》:“词旨清夷,风格温雅。”
[ sāi jǐng yí zào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 sì yí guǎn ]1.北魏 时在 洛阳 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永桥 以南,圜丘 以北,伊 洛 之间,夹御道有四夷馆。道,东有四馆:一曰 金陵,二曰 燕然,三曰 扶桑,四曰 崦嵫。”2.明 永乐 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 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 八馆,后增 八百、暹罗 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 wài yí ]亦作“外彝”。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 xī yí ]1.古代指我国西部地区的部族。2.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侵略者的鄙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