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éng shuāng zuò duì ]配成一对。
[ diān dui ]1.斟酌:大家~~,看怎么办好。2.掉换;对调:我这儿有玉米,想和你~点儿麦子。
[ bì duì ]谓了结因果报应。《太平广记》卷二九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安世高》:“有一人逢 高,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 大笑曰:‘我宿命负对,故远来相偿。’遂杀之…… 世高 神识还生 安息国,復为王作子,名 高。安侯 年二十,復辞王学道,十数年,语同学云:‘当诣 会稽 毕对。’”
[ fǎn duì ]不赞成;不同意:~侵略。~平均主义。有~的意见没有?
[ fǎn duì běn běn zhǔ yì ]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原名《调查工作》。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论断。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强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 fǎn duì dǎng ]某些国家中的在野党。
[ fǎn duì gài niàn ]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外延互相排斥、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概念。如“动物”和“植物”就是反对概念,因为它们的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生物”的外延。
[ fǎn duì pàn duàn ]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的两个判断。如“逻辑学是无用的”和“逻辑学是万能的”就是反对判断。对于反对判断,可以由一个判断之真推出另一个判断之假,但不能由一个判断之假推出另一个判断之真。
[ jiào duì ]1.竞争对抗。较,通“角”。2.校对,核对。
[ miàn duì ]1.指面对面或仿佛面对面,含有决心和坚毅或对一个人处境的真实评价。2.面临,遭遇到。
[ mù sān duì ]一种混合酒。以新酿酒、烧酒及未过滤酒平均搀和而成。
[ nán běi duì huà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为调整相互间经济关系而进行的对话。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端,发达国家大都在北半球。有人称发展中国家为“南方”,发达国家为“北方”,故名。
[ piān kū duì ]指律诗对句字面相对而实际有偏失。如:“燕王 买骏骨,渭老 得熊羆。”“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前一联是以一物对二物,后一联是以二物对一物,故称偏枯对。详 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诗说·偏枯对》。
[ liú shuǐ duì ]对偶的一种。上下句意思相关,表达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句。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