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尸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shī yōng ]主管炊食劳作之事。
[ shī zàng ]葬埋尸体。
[ shī zhái ]指躯壳,肉体。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我尝学道於 嵩 南八十餘年,蒙得神芝服之而化。虽得神涉仙阶而尸宅无寄,今犹在 嵩 南石室中。”
[ shī zhí ]犹尸位,失职。
[ shī zhú ]匈奴 官名尸逐骨都侯的省称。
[ shī zhǔ ]命案中死者的亲属。
[ shī zhù ]见“尸疰”。
[ shī zhù ]1.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郭象 注:“庖人尸祝,各安其所。”成玄英 疏:“尸者,太庙之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晋书·嵇康传》:“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清 龚自珍《六经正名》:“《尔雅》者,释《诗》《书》之书,所释又《诗》《书》之肤末,乃使之与《诗》《书》抗,是尸祝舆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2.祭祀。明 宋濂《题傅氏诰敕后》:“﹝ 金昌年 ﹞尝浚 慈湖,溉田千顷,民至今尸祝之。”明 归有光《吴山图记》:“异时吾民将择胜於巖峦之间,尸祝於浮屠 老子 之宫也固宜。”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褚遂良》:“娘子何人?祈告姓氏,以便尸祝。”3.崇拜。清 钱谦益《赵叙州六十序》:“﹝ 赵君 ﹞中蜚语,掛冠以归,蜀 人迄今尸祝之。”梁启超《<法国革命史论>跋》:“此彼辈所日日謳歌尸祝者也。”鲁迅《坟·科学史教篇》:“不知意之所在,将如 天竺 造説之人,聊弄术以入新学,抑诚尸祝往时,视为全能而不可越也?”
[ shī zhù ]1.同“尸疰”。《梁书·孝行传·韩怀明》:“年十岁,母患尸疰,每发輒危殆。”2.亦作“尸注”。中医病名。痨瘵病。即肺结核。病程缓慢且相互传染。《南史·徐嗣伯传》:“常有嫗人患滞冷,积年不差。嗣伯 为之诊曰:‘此尸注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灸中恶穴歌》:“尸疰客忤中恶病,乳后三寸量準行。”
[ shēn shī ]尸体。《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孩儿死后,将身尸丢在水中。”《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只见 王老员外 和女儿一步一攧走回家来,见了女壻身尸,哭了一场。”
[ xíng shī ]1.见“行尸”。2.亦作“行尸”。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3.病名。
[ xíng shī zǒu gǔ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同“行尸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 yè shī hái ]罪孽的尸骨。常用于自怨自詈。
[ yǐ zé liáng shī ]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 yí shī ]遗体;尸体。
[ tuǒ shī ]引尸就坐。尸,代表亡灵受祭的活人。
[ yàn shī ]指年轻女人的尸体。鲁迅《准风月谈·帮闲法发隐》:“死的是女人呢,那就更好了,名之曰‘艳尸’,或介绍她的日记。”
[ yú shī ]1.亦作“舆尸”。以车运尸。2.见“舆尸”。
[ yàn shī ]法医对死者的尸体进行检验,以确定死者致死的性质、原因、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