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ǔ shǔ ]谈话用的语句;谈吐:~不凡。~大方。
[ xuè shǔ ]1.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今弟幸全血属,岂非天乎!”唐 刘知几《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以曾孙血属,上纂皇统,所谓同姓雄者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今 刘稹 不诣尚书面缚,又不遣血属祈哀。”胡三省 注:“血属,谓父子兄弟至亲同出於一气者。”2.有血的动物。亦指人。唐 裴铏《传奇·崔炜》:“任翁 家事鬼,曰独脚神,每三岁必杀一人饗之。时已逼矣,求人不获。任翁 俄负心,召其子计之曰:‘门下客既不来,无血属可以为饗。吾闻大恩尚不报,况愈小疾耳?’遂令具神饌,夜将半,拟杀 煒。”
[ yōu shǔ ]优待和慰问烈、军属。 隆星灿 《在菜园里》:“爸爸是乡上的优属委员,这几天他正忙着替军属帮工的事情。”
[ suǒ shǔ ]统属之下的或自己隶属的:通知~,遵照执行。
[ xì shǔ ]1.联缀。2.羁縻笼络。3.归附;隶属。4.联系,关连。
[ yí zhōng shǔ guó ]指 汉 苏武。因其先后为栘中监、典属国,故以此称之。
[ yōu shǔ ]亦作“忧瞩”。忧国忧民的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