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ī yì ]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左传·哀公二年》“人臣隶圉免”杜预 注“去厮役”唐 陆德明 释文:“厮役,如字。厮,又作‘斯’,音同。何休 注《公羊》云:‘艾草为防者曰厮,汲水浆者曰役。’苏林 注《汉书》云:‘厮,取薪者。’韦昭 云:‘析薪曰厮。’”汉 王符《潜夫论·叙录》:“未尝服斯役,无所效其勛。”
[ tóng yì ]共事。谓一同参战。《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 可败也。”
[ tú yì ]1.服劳役的人。2.门徒;弟子。
[ tuì yì ]1.军人退出现役或服预备役期满后停止服役:~军人。2.某种陈旧的武器不再用于军备,也指交通工具、设施等不再使用:这种型号的战斗机已经~了。3.泛指其他行业的人员(多指运动员)退离专业岗位:今年球队主力队员大半~,实力明显下降。
[ wài yì ]谓在外服役。《左传·昭公二十年》:“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获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文选·卢谌<赠刘琨并书>》:“事与愿违,当忝外役。”李善 注:“役,谓别驾也。对 琨 故谓之外。”万正《邹子侃舍身救难友》:“邹子侃 看到同志们很机警,没有让敌人搜到一点证据去,心里非常高兴,他对一个当外役的同志说:‘能这样,我死也闭眼了。’”
[ xiàn yì ]旧时县衙差役。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 济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后来有人查考他(老鴇),説他姘了一个县役。”
[ xiàn yì ]1.公民自应征入伍之日起到退伍之日止所服的兵役。2.属性词。正在服兵役的:~军人。
[ yú yì ]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 yuán yì ]从事某项工作的官员;办事的吏员。
[ tái ér zhuāng zhàn yì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同日本侵略军的会战。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第十师团和第五师团南下,急袭徐州。当攻至徐州东北的台儿庄时,遭到中国守军的抵抗。4月4日,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进攻台儿庄的日军,三日内共歼敌一万余人,取得抗战初期的一次重大胜利。
[ wù yì ]《荀子·正名》:“故嚮万物之美而盛忧,兼万物之利而盛害……夫是之谓以己为物役矣。”杨倞 注:“己为物之役使。”后谓为外界事物所役使为“物役”。《文选·谢瞻<答灵运>诗》:“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寧。”张铣 注:“无物役,谓无事役己也。”唐 羊士谔《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清 曹寅《真州西轩行药念俊三病》诗:“物役穷年咀草木,归怀并日接宾僚。”
[ wú néng wéi yì ]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 xiàn yì ]谓供职。官吏每天在限定时间到职,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