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òu yī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 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 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唐 羊士谔《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宋 陆游《初寒》诗:“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2.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明 徐复祚《投梭记·闺叙》:“即今授衣天气,风景萧条,砧捣寒溪,蛩吟晚砌。”3.谓廷赐锦衣。宋 吴自牧《梦粱录·十月》:“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曰‘授衣’。其赐锦花色依品从给赐。”
[ shòu yī jiǎ ]唐 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新唐书·选举志上》:“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唐 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九:“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 shòu yì ]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别人,让别人照着办(多指不公开的):这件事一定是有人~他干的。
[ shòu yǔ ]指给予(荣誉称号、勋章、军衔、学位等)。
[ shòu yù ]给予玉圭。古代诸侯相朝,互相授受以玉为礼。《左传·成公三年》:“齐侯 朝于 晋,将授玉。”杜预 注:“授玉,行朝礼。”孔颖达 疏:“玉谓所执之圭也。凡诸侯相朝,升堂授玉於两楹之间。”《左传·成公六年》:“郑伯 如 晋 拜成,子游 相,授玉于东楹之东。”
[ shòu yuè ]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
[ shòu zhèng ]授予帝位。《史记·伯夷列传》:“尧 将逊位,让於 虞舜,舜 禹 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 yí shòu ]1.指弃置未授官职的人才。2.犹传授。
[ tíng shòu ]由朝廷任命。唐 韩愈《平淮西碑》:“蔡 帅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其树本坚。”
[ xíng shū sè shòu ]指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