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í jiū ]提讯查究。《清会典事例·礼部·学校》:“有容令跪道投书禀见者,巡捕员役重究,该巡捕官不许代替,如违提究。”《“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中 西官得供,判 李 交一百元大洋,并保限半年内不再犯事,违则提究不贷。”
[ tí jǔ ]1.提而举之。《陈书·徐陵传》:“陵 以 梁 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於是提举纲维,综覈名实。”2.提拔荐举。唐 白居易《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臺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繫布裘。”3.掌管。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臣顷在 陕西,见刺义勇提举诸县。”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公历官年月》:“以龙图阁学知 汝州,寻免,提举 洞霄。”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蔡京 入相,依仿三司条例司旧例,设置‘讲议司’制定法令制度,由他亲自提举。”4.官名。宋 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元 明 沿其制。清 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宋 辛弃疾 有《鷓鴣天·和张子志提举》词。《明史·太祖纪一》:“置儒学提举司,以 宋濂 为提举。”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唐 枢密使亦宦官也,五代 郭崇韜、安重诲 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书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检校提举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清文献通考·职官四》。
[ tí kòng ]1.控制。2.掌管;管理。3.宋元时官名或吏目的尊称。4.刑具。
[ tí láo ]1.谓管理监狱。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好 曹参,他会提牢押狱哩。”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如 淮安 理刑,必用半年之外曾经提牢过者。”2.官名。刑部提牢主事的简称。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呀!提牢官人来了。”3.泛指狱官。《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又差了 晁住 拿了许多银子到监中打点:刑房公礼五两,提牢的承行十两,禁子头役二十两。”
[ tí liàn ]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从野生芳香植物中~香精。科学是从无数经验中~出来的。
[ tí líng ]古时从傍晚至拂晓定时摇铃,以示太平无事。
[ tí líng hē hào ]指夜间警戒之事。
[ tí liú ]从财物的总数中提取一部分留下来:这笔款要~一部分做公积金。
[ tí lú ]1.有提梁的香炉。2.指仪仗中提着香炉的人。
[ tí míng dào xìng ]提、道:说。直呼他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
[ tí mìng ]犹言耳提面命。谓亲自教诲。语本《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清 郑日奎《与邓卫玉书》:“固未尝亲炙其人,受其提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