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ú jiù ]请求援救(多用于遇到灾难和危险时):紧急~。发出~信号。
[ pō yóu jiù huǒ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 qǐng jiù ]求救。《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昭王 已破 赵 长平 军,又进兵围 邯郸。公子姊为 赵惠文王 弟 平原君 夫人,数遗 魏王 及公子书,请救於 魏。”《汉书·魏豹传》:“章邯 已破 陈王,进兵击 魏王 於 临济。魏王 使 周市 请救 齐 楚。”《后汉书·公孙瓒传》:“建安 三年,袁绍 復大攻 瓚。瓚 遣子 续 请救於 黑山 诸帅。”
[ pú fú zhī jiù ]指竭尽全力的救助。
[ pī má jiù huǒ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 qiǎng jiù ]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迅速救护:~伤员。~危险的堤防。
[ shuǐ zhōng jiù shēng ]援救溺水者的应急措施。有间接救生和直接救生两种。前者以向溺水者抛掷救生圈、竹竿或绳索等救生器材进行救护;后者由救援者从背后游近溺水者,并将其拖带上岸。溺水者被拖带上岸后,应立即实施紧急医疗救护。
[ wǎn jiù ]从危险中救回来:~病人的生命。
[ wéi wèi jiù zhào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 qīng nián jiù guó huì ]抗日战争期间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团结青年抗日救国的群众组织。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传抗日救国,动员青年参军参战,进行生产运动等。
[ tóng yōu xiāng jiù ]指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 wú jiù ]1.没有救兵。2.不加补救。3.无所救助。
[ wú kě jiù yào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yōng huì jiù huǒ ]指方法不当,事必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