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āng kè ]1.四方宾客。汉 扬雄《太玄·童》:“次六,大开帷幕,以引方客。”司马光 集注:“如人君延纳四方之士,无有壅蔽也。”2.即方士。《魏书·恩倖传·王叡》:“太和 二年,高祖 及 文明太后 率百僚与诸方客临虎圈,有逸虎登门阁道,几至御座。”按,高祖 及 文明太后 均信方士。见《魏书·术艺传》。参见“方士”。
[ fāng kōng ]1.方形的孔。2.即方空縠。
[ fāng kǒng qián ]中国古代铜 币的一种。圆形。因钱币中间的穿孔为方形而得名。
[ fāng kuài zì ]指汉字,因为每个汉字一般占一个方形面积。
[ fāng kuàng tú ]标有正方形、长方形和其它适当的图形以表示某一仪器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和功能的图解--亦称框图。
[ fāng kuì ]青蒿的别称。参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青蒿》。
[ fāng là qǐ yì ]北宋末浙 江一带的农民起义。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江浙地区更遭受花石纲的掠夺。1120年雇农出 身的方腊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年号永乐,置官吏将帅。起义队伍发展到近百 万人。北宋朝廷调兵前往镇压,方腊被俘就义。起义失败六年后,北宋灭亡。
[ fāng lái wèi ài ]指(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 fāng léi shì ]传说中人名。相传其女为 黄帝 次妃,生 青阳,即 少昊帝。
[ fāng léng ]亦作“方楞”。方正有棱角。喻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