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族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miè zú ]古代的残酷刑罚,一人犯罪,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一齐被杀。
[ měng gǔ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80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从事农牧业。多信奉藏传佛教。建有内蒙古自治区等各级自治地方。国外的蒙古族人主要分布在蒙古国。
[ luàn zú ]1.指家族内部的淫乱。2.搞乱亲族关系。
[ qī zú ]1.亲族的统称。2.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 qī zú ]妻的娘家亲族。
[ páng zú ]邻近的部族。宋 秦观《御书手诏记》:“﹝ 元丰 ﹞三年四月,环州 肃远寨 慕 家白子等,剽属 羌,构兵马,乱攻杀旁族。”
[ nà xī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28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及其西北山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通汉语文。建有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qiáng zú ]亦作“彊族”。豪门大族。
[ sā lā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8.8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化隆和甘肃省临夏。有本民族语言,兼通汉语文。多信奉伊斯兰教。建有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sā ní zú ]云南 路南、泸西、弥勒、昆明 等地部分彝族的自称。
[ sān zú ]1.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 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 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 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 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 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 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 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3)谓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父母、兄弟、妻子也。”2.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墨子·号令》:“其以城为外谋者,三族。”《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 遂刺杀 高 於斋宫,三族 高 家以徇 咸阳。”3.指上古 帝鸿、少暤、颛顼 之不才子,即 浑沌、穷奇、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 尧,尧 不能去。”《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 穷奇。顓頊 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 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 尧,尧 未能去。”
[ shèng zú ]豪门大族。
[ shōu zú ]1.谓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2.收捕罪犯的家族。
[ sī zú ]宗族。《左传·昭公十九年》:“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於谋,而立长亲。”
[ tǎ jí kè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3.3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有本民族语言,部分人通维吾尔语文。多信奉伊斯兰教。建有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国外的塔吉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
[ tǎ tǎ ěr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0.5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从事商业、畜牧业。多信奉伊斯兰教。
[ tǔ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和甘肃。
[ tǔ zú yǔ ]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十三世纪记录蒙古语的文献中出现的首辅音h(现代蒙古语已经失落),在土族语中主要是f﹝f﹞或h﹝x﹞。由于词的第一音节元音失落而形成了词首复辅音。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较多。
[ wàng zú ]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名门~。
[ xī jīng qī zú ]西汉 皇后的七个家族。指 吕氏、霍氏、上官氏、丁氏、赵氏、傅氏、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