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ěn běn ]1.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唐 韩偓《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宋 苏轼《阎立本职贡图》诗:“粉本遗墨开明窗。”王十朋 集注:“唐明皇 令 吴道子 往貌 嘉陵 山水,回奏云:‘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一:“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寳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宣和、绍兴 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清 方薰《山静居画论上》:“画稿谓粉本者,古人於墨稿上加描粉笔,用时扑入縑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2.指图画。清 纳兰性德《金缕曲》词:“麟阁 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清 曹寅《寄姜绮季客江右》诗:“九日篱花犹寂寞,六朝 粉本渐模糊。”缪鸿若《题担当和尚画册》:“休嫌粉本无多剩,寸土伤心下笔难。”3.比喻底本、基础等。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曲谱者,填词之粉本,犹妇人刺绣之花样也。”清 唐孙华《宋坚斋刑部斋中观南巡图恭纪》诗:“退思此事实创举,岂有粉本供师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至谓作者搜采异闻,乃设烟茗於门前,邀田父野老,强之谈説以为粉本,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
[ gōng xiè běn qián ]唐 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 北朝 起到 隋 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 武德 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 会昌 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 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 崔沔 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於平民,已为重赋。”
[ diàn yǐng jù běn ]专门为拍摄电影写的剧本,分两种,一种是跟一般剧本只稍有不同,不分场幕,叫做电影文学剧本,另一种是电影分镜头剧本。
[ diàn běn ]从事生产和经营必须付出的本钱。
[ dūn běn ]注重根本,古时多指注重农事。
[ dūn běn wù shí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 cán běn ]残缺不全的本子(多指古籍)。
[ fēn jìng tóu jù běn ]导演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进行导演构思,将整个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切为许多准备拍摄的镜头。用文字记录这些镜头的剧本,称为分镜头剧本。
[ chū bǎn běn ]谓第一版印行的图书。
[ chū běn ]书籍的原始版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建是阁以贮之,中为初本,以五色玉为函,尊圣教也。”
[ bié běn ]未刊稿的誉写本或某书籍的其他版本。
[ dú zhàn zī běn ]即“垄断资本”
[ gé nián jiù lì běn ]犹隔年历。比喻过时的事物。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你翻什么隔年旧历本!”
[ dé běn cái mò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 bǐ jiào chéng běn shuō ]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各国之间只要存在相对成本差异,就具备发展国际贸易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