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g jià ]唐 代兵营的戒严、报警设施。其法是:在围在营房四周的木架上挂铃,当敌人接触它时会发出响声,以便禁戒、迎战。《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朱全忠 穿蚰蜒壕围 凤翔,设犬铺、铃架以絶内外。”胡三省 注:“铃架者,绕营设架,掛铃其上,敌来触之则鸣。”
[ lù jià chuáng ]方言。双层床。《花城》1980年第7期:“租住床位的人在床位上放了张碌架床(也就是上下床),自己睡下床,把上床分租出去。”
[ pào jià ]亦作“礮架”。支炮的架子。宋 陈规《守城录》卷二:“每砲於城立一人,专照斜直远近,令砲手定放,小偏则移定砲人脚,太偏则移动砲架。”宋 石茂良《避戎夜话》卷上:“惟砲架最难制御。”《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便就船里,搬过砲笼、砲架来,都藏埋衣甲船内。”《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时 徐达 令四十八卫将士,每卫製 襄阳 礮架五座,他礮架各五十餘座,昼夜礮声不絶。”
[ méi wū jià liáng ]比喻无中生有。
[ lào jià ]房屋的木架倒塌,比喻家业败落。
[ shū jià ]放置书籍用的架子,多用木料或铁制成。也叫书架子。
[ shí zì jià ]罗马帝国时代的一种刑具,是一个十字形的木架,把人的两手、两脚钉在上面,任他慢慢死去。据基督教《新约全书》中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基督教徒就把十字架作为信仰的标记,也看做受难或死亡的象征。
[ liáng jià ]1.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骨架。一般在柱间上部用梁和矮柱重迭装成,用以支承屋面檩条。2.借指动物巢窝的支架。
[ qíng tiān jià hǎi ]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 shí jià gé ]游戏文章中以拟人手法给石制笔架起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