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o chóng zǔ ]指老虎。宋 苏轼《起伏龙行》诗:“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清 钱谦益《题画二首为傅石君·射虎图》:“南山白额毛虫祖,掉尾磨牙踞林莽。”囓人不肯避贤毫,狡兽轻禽敢余侮?
[ máo zhuàn ]《毛诗故训传》(一作《毛诗诂训传》)的简称。为 汉 人训释《诗经》之作。
[ máo cì ]金属工件的边缘或较光滑的平面上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光、不平的部分。通常应加工去掉毛刺。
[ máo cuì ]1.鸟的细毛。2.兽的毛皮。
[ máo dà hù ]明 代 北京 方言。指狐。
[ máo dài ]1.寒毛竖立。形容恐惧震惊。2.形容愤怒。
[ máo dàn dàn zǐ ]詈词。犹言小畜生。
[ máo dào ]1.佛教谓凡夫愚人。2.方言。小路。
[ máo dòu ]大豆的嫩荚,外皮多毛,种子青色,可做蔬菜。
[ máo dòu jié ]意指福州 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 máo ér bā fēn ]一角或一角以下。借指数目极微小的钱。
[ máo fā bù shuǎng ]犹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
[ máo fā shī dù biǎo ]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仪器。感湿部分是一根或一束脱脂毛发。毛发的伸缩随湿度的增减而变。与毛发相连的指针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可在刻度盘上指示出当时的空气相对湿度值。
[ máo fà sī sù ]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
[ máo fà sǒng rán ]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亦作“毛发耸然”。
[ máo fā sǒng rán ]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同“毛发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