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chén ](在空中飘浮的)沙粒和尘土:~天气。加强城市绿化,减少~。
[ shā chí ]即丹墀。古时宫殿用丹砂涂饰的台阶。
[ shā chì lì ]霸占他人妻室或强娶民妇的权贵。
[ shā chóng ]1.任何种居住在沙土内的多毛虫。2.拖拉虫。3.筑造管道比沙工虫还小的一种帚毛虫属的蠕虫。
[ shā chuán ]在河海中运货或捕鱼的大型平底木帆船。
[ shā cōng ]茖葱的一种。生于沙地的一种野葱。
[ shā cūn ]1.沙滩边或沙洲上的村落。2.粗暴;粗野。
[ shā dài ]装着沙子的袋子,打仗时堆积起来,用来掩护,也用于防洪、防火、体育锻炼等。
[ shā dào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道路。
[ shā dī ]1.唐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2.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 shā dì ]1.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来,秋潮汹涌,水势愈大,见筑沙地塘岸,东西八十餘步,造木柜石囤以塞其要处。”《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 五十九年巡抚 吉庆 言,沿海沙地滩涨靡常,约十三万三千餘亩,悉令入官,交原佃耕作纳租,永著为例。”2.含沙多的土地。《新华月报》1952年第8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有大量的废弃土地,如沙地、碱地、红土地等,经验证明是可以利用的。”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十七:“由 磴口 东北行,沙地渐少,黄河 冲积平原上,丰腴可爱。”
[ shā dīng ]1.指沙田民户之丁男。明 归有光《赠熊兵宪进秩序》:“国家罢漕事,设两卫,百数十年间,海外无事。惟沙丁鹺户,时或跳梁,然不踰时扑灭。”参见“沙民”。2.旧宗名。在 西藏自治区 东北部。1960年与 边坝宗 合并为 边坝县。
[ shā dīng yú ]鱼,体侧扁而长,银白色,生活在海洋中,吃浮游生物等。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通常用来制罐头。[沙丁,英sardine]
[ shā dǐng ]用陶土和沙烧制的一种三脚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