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ì jù ]犹息足。税,通“捝”、“脱”。
[ shuì qiǎ ]旧时为收税而设置的检查站或岗哨。
[ shuì kè ]1.旧时税收机关中分设的部门。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阿内侍》:“今 崇文门 税课属之户部郎,尚或厉民。”2.赋税。《明史·周王橚传》:“十四年疏辞所赐在城税课。”清 林则徐《严禁中外商民贩卖鸦片烟示》:“游弋各洋,冀得走漏税课,售卖禁物。”清 向荣《金陵攻城及拨兵前往上海片》:“不独税课不能徵收,即各属钱粮率多观望。”
[ shuì kuǎn ]按税收条例向征税对象收取的钱。
[ shuì lí ]海关税和厘金税的合称。清 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富民说》:“上溯 康 乾 之际,税釐不徵而度支充,海市有禁而闤闠足。”《清会典事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交涉搉税》:“其完清税釐之洋药,即又拆改包装,於每箇上黏贴印花,以为已完税釐之据。”
[ shuì liáng ]元 明 两代征收米、麦等实物的赋税。《元史·食货志一》:“成宗 大德 六年,申明税粮条例,復定 上都、河间 输纳之期。”《明史·食货志一》:“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明史·食货志一》:“洪武 九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
[ shuì lǜ ]计算课税对象(课征税收的目的物)每一单位应征税额的比率。即税额占课税对象的百分比。
[ shuì luán ]解马停车。税,通“捝”、“脱”。
[ shuì miǎn ]脱去礼帽。税,通“捝”、“脱”。
[ shuì mǔ ]我国古代按土地面积向田主征税的赋税制度。《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税亩丘甲田赋》:“宣公 之初税亩,讥其始什二而税也。”明 刘基《初税亩蝝生饥大有年》:“税亩者公田之外,又履其餘亩而取之,是为什而取二矣。”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战争随时可以发生,公田也就随时有荒芜的危险,废除公田制改为按亩收税的税亩制,显然对领主有利。”
[ shuì mù ]各个税种中所规定的应征税的项目。
[ shuì pèi ]犹税驾。休止,停宿。税,通“捝”、“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