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ō jiāo ]1.附着在物体上的胶质脱落;开胶。2.去掉附着在植物纤维上的胶质。方法很多,如用化学药剂或细菌破坏胶质,用清水浸渍,加高压蒸气,用人工捶打等。
[ qiū jiāo ]《周礼·考工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郑玄 注:“三材,胶、丝、漆。”贾公彦 疏:“干、角、筋须三材乃合,则秋是作弓之时。”后因以“秋胶”指弓弩或射艺。唐 郑损《艺堂》诗:“堂开冻石千年翠,艺讲秋胶百步威。”
[ rú jiāo rú qī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 rú jiāo tóu qī ]好像胶和漆那样,粘住就分不开。形容感情深厚,亲密得难舍难分。
[ sì qī rú jiāo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 táo jiāo ]桃树树皮上所含的一种脂胶,中医用来治痢疾,工业上可做粘合剂原料。
[ xiāng jiāo ]胶名。晋 张华《博物志》卷二:“汉武帝 时,西海国 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餘胶半两,西 使佩以自随。后从 武帝 射於 甘泉宫,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 使乃进,乞以所送餘香胶续之,座上左右莫不怪。西 使乃以口濡胶为以住断弦两头,相连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头,终不相离。”唐 元稹《六年春遣怀》诗之四:“玉梳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 yīn jiāo ]指炮制药膏时附着在器壁上的一种胶状物。
[ shè qī ē jiāo ]歙县的漆,东阿的胶,即指胶漆。比喻情意相投。
[ tóu jiāo ]犹投漆。比喻情投意合。语本《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唐 杜甫《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诗:“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明 张居正《寄胡剑西太史》诗之二:“投胶约在终相忆,附驥才慳却自知。”
[ tǔ rǎng jiāo tǐ ]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可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三类。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无机胶体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土壤胶体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肥力变化起重要作用。
[ tòu míng jiāo ]橡胶的一种。多为棕色半透明状,质柔软,弹性强,耐磨,用来制鞋底等。
[ xiàng jiāo ]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弹性好,有绝缘性,不透水,不透气。橡胶制品广泛应用在工业和生活各方面。
[ xiàng jiāo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气候,根部所含的胶质能制橡胶。我国 新疆 一带有野生,东北、华北、西北 等地有栽培。
[ xiàng jiāo shù ]常绿乔木,枝细长,叶子为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结蒴果,球形。原产巴西,现在热带地方多有栽培。是最主要的产橡胶的树种。
[ yān jiāo ]熏烤拌有灶上或瓦窑上黑灰的牛皮而制成的胶剂。可作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