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áng dàng ]1.放荡不羁。《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於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旧唐书·严武传》:“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大马扁》第一回:“那 康有为 是个狂荡之人。”2.轻狂。前蜀 尹鶚《菩萨蛮》词:“少年狂荡惯,花曲长牵绊。”茅盾《子夜》一:“他又听得狂荡的艳笑。”3.犹淫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富翁愈加狂荡,心里想道:‘今日丹房中若是无人,儘可撩拨他。’”《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是夕开怀畅饮,醉后不觉狂荡,便按住 小东 求欢。”4.游荡。《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从前都是误疑他,将谓经年狂荡不归家。”5.猖狂。蒋光慈《太平洋的恶象》诗:“英吉利 资本主义战舰的往来,日本 帝国主义魔王的狂荡。”
[ hún fēi pò dàng ]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亦形容惊恐万状。
[ fán dàng ]烧光;焚毁。隋 牛弘《请开献书表》:“所收而西,裁七十餘乘,属 西京 大乱,一时燔荡。”《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今两都燔荡,宗庙无主,刘聪 窃号於西北,而陛下方高让於东南,此所谓揖让而救火也。”
[ hào dàng ]1.水势大:江水~。烟波~。2.形容广阔或壮大:春风~。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 hào dàng ]1.挥霍。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五:“余有外亲,曾为虫入耳,自谓必死,乃极其家所有,恣情耗荡。凡数年,家业遂破。”2.损耗。《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少为庄农,见耗荡田种,军师烦恼。”
[ dōng yáng xī dàng ]指飘泊无定。
[ dōng yóu xī dàng ]无所事事,到处闲诳。
[ gǎn dàng ]1.亦作“感盪”。亦作“感宕”。感动;激荡。2.见“感荡”。
[ gǔ dàng ]1.亦作“鼓盪”。鼓动激荡。2.见“鼓荡”。
[ chí dàng ]犹放荡。清 恽敬《与姚秋农书》:“来卿 本属异才,又五兄家世多阴德,何虑不成?其一时弛荡,敬 于前八年早知之。”
[ fén cháo dàng xué ]比喻彻底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