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é gēng ]用蛇肉所作之羹。前蜀 贯休《送人之岭外》诗:“小店蛇羹黑,空山象粪枯。”宋 朱彧《萍洲可谈》:“广南 人食虵,市中鬻蛇羹。”
[ shé gōng ]亦作“虵弓”。弓名。弓形弯曲如蛇,故名。
[ shé gǔ ]传说聚百虫合置器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仅存蛇者称蛇蛊,极毒,可杀人。《隋书·地理志下》:“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蝨则曰蝨蛊,行以杀人。”
[ shé hán ]1.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茎倾卧。全株有伏毛。叶多为五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小花黄色,成聚伞花序。中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化痰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肿、溃疡等症。又称蛇衔。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蛇含》。2.见“蛇含石”。
[ shé hán shí ]亦省作“蛇含”。即蛇黄。
[ shé huáng ]矿物名。即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中医用以入药,有安神镇惊、止血定痛之功效。古人以为是生于蛇腹中之物,或以为是蛇蛰伏时口含之物。又称蛇含石。
[ shé huī yǐn xiàn ]比喻有相应的线索可循。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詞亦文之一體。昔人名作,亦有理脈可尋。所謂蛇灰蚓綫之妙。”
[ shé huí shòu pà ]极言山势峻险。
[ shé huò ]亦作“虵祸”。谓由蛇引起的灾祸。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晋 许旌阳,吴猛 弟子也,当时 江 东多虵祸,猛 将除之……乃与 许 至 辽江,及遇巨虵,吴 年衰力不能制,许 遂禹步,勑剑登其首斩之。”
[ shé jì ]旧谓被毒蛇咬过而含有蛇毒的草木。
[ shé jiǎ ]1.亦作“虵甲”。2.泛指蛇虫之类。 宋 梅尧臣 《十五日雪》诗之二:“新雷奋虵甲,密雪鬪鹅毛。”
[ shé jiǎo ]即骨咄犀。名贵物品。可入药,亦可用作刀柄等。元 史浩《两钞摘腴》:“今所谓骨拙犀,乃蛇角也,以至毒能解毒,故曰蛊毒犀。”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蛇角》:“按《大明会典》云:蛇角出 哈密衞 …… 洪迈《松漠纪闻》云:骨咄犀,犀不甚大,纹如象牙,带黄色。作刀靶者,已为无价之宝也。”明 杨基《结客少年场行》:“衣以凤翎分缝织,带将蛇角徧鞓装。”参见“骨咄犀”。
[ shé jīn ]蛇蜕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蛇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