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án shì bì tīng ]隔帘所见,隔壁所听。谓所得情况没有确切根据。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马践犬》:“《芥隱筆記》:歐陽 與同院學士出遊,遇馬踐犬,死於道,公試書其事,同院曰:‘有犬卧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公曰:‘使子修史,萬卷未已也。莫若逸馬殺犬於道。’《捫虱詩話》又載此事,爲 穆修 云:‘馬逸,有黄犬遇蹄而斃。’……文意固似 歐陽 者,然據其時,則 穆 在先矣。《芥隱》之言,恐亦簾視壁聽者耶?亦未爲古。”
[ liú shì ]亦作“留眎”。直视;留意观看。
[ miǎo shì ]1.偏盲,用一只眼看。语本《易·履》:“眇能视。”宋晁补之《梦觌赋》:“惟一盲而两默兮,与目蓱为何禨;岂眇视不足与明兮,蓱非寄而终离。”2.远望;眯着眼看。3.轻视,小看。4.眇眡:仔细观看。
[ miǎo shì ]轻视;小看:在战略上要~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 nèi shì ]1.自我检查。2.主观地看待问题。
[ nèi xié shì ]病,一眼或两眼的瞳孔经常向中间倾斜。见〖斜视〗。
[ nù mù ér shì ]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 shàn shì ]1.善加看待。《左传·成公三年》:“贾人如 晋,荀罃 善视之,如实出己。”宋 张师正《括异志·陈省副》:“令院子传语 钱 家,县君言比部教善视十一郎。”叶圣陶《夜》:“恳求善视 大男,大男 即儿等也。”2.善于察视。《阴符经》中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 shí shì ]辨认。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因伏伺,见鳧,举罗张之,但得一双舄。使尚书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开阳门 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琅琊 开阳县 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 使来识视,良是,遂坚缚之,刻记年月日以名焉。”
[ shì shì ]侍候看护。《汉书·广川惠王越传》:“ 去 ,即 繆王齐 太子也……尝疾,姬 阳成昭信 侍视甚谨,更爱之。”